7月25日凌晨,一架編號00CA6181的翼龍-10無人機,從廣東出發后悄然逼近東沙島北側空域,在不足100公里處展開了連續來回飛行。
翼龍-10無人機從廣東出發后悄然逼近東沙島北側空域
與此同時,臺軍戰機起飛應對,卻遭遇不明無線電信號插入,通話頻道被強行切入,不料就在這時收到解放軍的警告:“立即離開,否則后果自負”。
而且這并不是單一事件,48小時內,大陸各型軍機頻繁進入臺島周邊空域,對此臺軍幾乎晝夜不停應戰,這是有大事要發生了嗎?
7月25日凌晨1時55分,一架翼龍-10型高空長航式無人偵察機自廣東省起飛,經華南沿岸一路南下,目標直指東沙群島以北空域。
一架翼龍-10型高空長航式無人偵察機自廣東省起飛
根據島內公開的飛行追蹤數據,該機不但抵近東沙島,還在100公里范圍內高強度、往返式飛行,明顯是在執行電子偵察與信號搜集任務。
翼龍-10并非普通的無人機,其具備對海、對陸復雜電磁環境的持續監視能力,它的光電設備和雷達系統足以對整個南海西北方向進行全天候偵察,這種“看不見的存在”,對島內防空預警體系構成不小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僅數小時后,一架BZK-005無人偵察機和一架空警-500預警機也陸續進入相同空域,形成偵察鏈條,這并非單純的“繞飛”,而是高度組織化、目標明確的電子情報組合行動。
面對突如其來的多機種、高頻次偵察和監視行動,臺軍第一時間反應是調動包括F-16和P-3C在內的空中力量進行伴飛和監控。
根據島內通報,從7月23日至25日48小時內,至少有100架次大陸軍機進入臺灣“空識區”,其中有40架次集中在東沙群島附近活動,這樣的密度與節奏,前所未見。臺防務部門高層私下透露:“過去我們講‘灰區騷擾’,現在就是‘實質壓制’?!?/p>
實際上,從7月初開始,大陸軍機已在東沙群島與高雄外海之間頻繁穿梭,不同于以往的“常規繞飛”,這一次更像是一種新型作戰構型的演練,具備強烈戰略意味。
高雄至東沙一線,是臺島南部防空識別區的重要“底線”,如今被連續穿破,對其預警機制和戰術部署形成持續擾動。
要知道,在軍用航空對峙中,無線電喊話雖常見,但本次的“切入干擾”卻具有不同意義。
7月24日上午9時24分,一架臺軍戰機在執行伴飛任務時,通過無線電進行“例行喊話”,卻突遭強干擾信號壓制,島內媒體援引軍方消息稱,一段帶有明顯威懾語氣的廣播信號被插入臺軍頻道,內容明確:“你已接近我航線,影響我飛行安全,立即撤離,否則后果自負?!?/p>
臺軍戰機在執行伴飛任務時通過無線電進行“例行喊話”
不同于以往互相喊話、彼此識別身份的“軍事禮節”,此次明顯涉及定向干擾甚至是電磁壓制,屬于較高級別的對抗信號,這種技術需要較高的信息控制力與頻譜打擊能力,而臺軍方面在接收到插入廣播后,隨即選擇脫離接觸,顯然已判斷自己處于“頻譜劣勢”。
這是一次信號,也是一次測試,對于任何現代空軍而言,信息戰已不再是戰前“輔助工具”,而是全面滲透到空中行動的基礎,電磁戰一旦開始,任何軍機、雷達、地面通信都可能成為打擊對象。
其實臺軍在東沙群島找茬完全就是自討苦吃,東沙距離我軍的海南、廣東沿海基地都在有效飛行半徑內,戰時可作為遠程轟炸、偵察、補給或突擊的前哨,而臺軍在此駐有少量海巡及防御部隊,其本身防御體系相對薄弱,極易在高強度軍事行動中遭“降維打擊”。
對此不少軍情分析人士都指出,如果說過去大陸空軍在臺灣周邊的行動仍屬于“戰術層級”,那么如今這種“多點同步、??章搫?、電磁壓制”的模式,已經具備戰區級演練的規模,且具備轉為實戰的可能性,你們認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