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藍字 ,關注慧跑
這幾天2025年南京馬拉松在報名,很多跑友熱議南馬的A\B組抽簽規則,有的認為這個規則體現了公平性,有的認為會降低B組跑者的中簽率,關于這個問題的討論,網上已有很多觀點,本文不再贅述。
曉明哥通過拆解2024倫敦馬拉松季軍(完賽時間2:06:46,馬拉松配速MP為3分00秒)英國運動員Emile賽前16周的訓練計劃,來揭示精英選手計劃的核心邏輯,為準備參加2025南京馬拉松大眾跑者量身提供一份實用的備賽指南。
之所以拆解Emile的計劃,一是因為這份計劃有到每一天的具體訓練安排,二是因其嚴謹的周期安排、精準的強度調控和科學的負荷管理。
這些規律對大眾跑者有著很高的借鑒價值
接下來曉明哥來介紹最為關鍵的四大規律
(一)周期化負荷調控:張弛有度才能持續進步
Emile的16周計劃清晰劃分為基礎期、一般期、強化期和賽前調整期,各階段的周跑量、強度占比呈現出有規律的波動。基礎期通過低波動高量夯實耐力,一般期波動加大實現“量減強度增”,強化期保持穩定跑量,強化目標配速的續航能力,調整期最后一周跑量驟降,符合賽前“減量30%-50%”的經典標準。
關注慧跑,并在消息欄輸入“Emile”,可以獲得完整版Emile16周2024倫敦馬拉松備賽計劃。
(二)“金字塔專項尖”的強度結構:打好基礎再求突破
曉明哥詳細分析了課表各強度結構
低強度:
Z1a+Z1b,56~67%MP,配速低于4分20秒及4分20秒~4分,心率低于最大心率66%,平均占比超50%,是“金字塔底座”,在基礎期與調整期占比最高;
輕松到中等有氧強度:
Z2a+Z2b,67%~89%MP,在一般期占比最大;
專項強度:
Z3,90%MP~100%MP,平均占比13.6%,貫穿始終且穩定性高;
高強度:
Z4+Z5占比低但波動大,僅在身體適應后間斷性加入。這種結構既保證了基礎耐力的扎實,又能針對性地提升專項能力。
大眾跑者往往容易陷入“強度至上”的誤區,忽視低強度有氧訓練的重要性。實際上,低強度跑能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提高脂肪代謝能力,是長距離跑步的基石。建議大眾跑者將低強度跑(配速比目標馬拉松配速慢1-2分鐘)占比控制在60%-70%,專項強度跑(接近目標配速)占比10%-15%,高強度跑(間歇跑、沖刺跑等)占比5%-10%。
(三)“量強度”負相關協同:降低損傷風險
計劃中各周期“周跑量”與“高強度占比(Z4+Z5)”呈現負相關,避免了“高量+高強度”的疊加風險,既保證了強度刺激的有效性,又減少了肌肉損傷概率。
大眾跑者肌肉力量、恢復能力相對較弱,更需注重“量-強度”的平衡。當跑量增加時,應降低高強度訓練的比例;當進行高強度訓練后,次日可安排低強度跑或休息,給身體足夠的恢復時間。例如,若某周計劃進行一次間歇跑(高強度),則該周跑量可適當減少,且間歇跑后第二天選擇輕松跑或交叉訓練(如游泳、騎行)。
(四)交叉訓練與恢復:避免過度訓練
除了跑步訓練,大眾跑者還應適當進行交叉訓練,如游泳、騎自行車、力量訓練等,以增強全身肌肉力量、提高柔韌性和平衡能力,降低跑步損傷的風險。
同時,恢復也是訓練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7-8小時),讓身體在睡眠中修復和生長;合理飲食,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為身體提供能量和營養;訓練后進行拉伸、按摩等放松活動,緩解肌肉疲勞。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