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腳下的金屬格柵板毫無征兆地脫落。六個年輕的身體連同他們尚未展開的人生,直墜入十幾米深的浮選槽。礦漿翻涌,吞噬了所有呼救聲——這槽中翻滾的并非清水,而是粘稠如泥石流般的礦物漿液,摻雜著化學藥劑與重金屬離子,人一旦陷入便如困于混凝土,絲毫動彈不得。
二十歲的青春戛然而止。這些東北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正處在人生最蓬勃的盛夏。他們是家中唯一的星光,是父母二十余年心血的結晶。如今,滿洲里某殯儀館里靜靜躺著的六具完整卻冰冷的身體,成了六個家庭天塌地陷的證明。由于事發地偏遠,交通輾轉艱難,悲痛欲絕的父母們甚至無法立即趕到孩子身邊,只能在漫長的路途中咀嚼這剜心之痛。
安全承諾下的致命裂縫
諷刺的是,僅僅五個月前,這家礦企的公眾號還發布了一篇自詡安全的文章:“順利完成一二系列混精二層平臺地面格柵板更換……2024年,浮選車間實現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標?!弊志溏H鏘,如今卻如尖刀刺目。
更令人憤慨的是,該企業的安全隱患早有前科。2021年呼倫貝爾市應急管理局的檢查報告中,赫然列著27條隱患記錄;2024年又因尾礦庫“未批先建”的違規行為,被處以51.8萬元罰款。
這些過往如未愈合的傷疤,在悲劇的映照下潰爛流膿。而承載著學生生命的格柵板,竟在更換后短短五個月崩塌。當七人(六名學生加一名老師)同時站立其上時,有學生曾憂心:“板子可能受不住”。安全承諾在現實面前薄如紙片。
實習之路緣何通向死亡之淵
這場參觀學習,本是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學生大二到大四的例行實習。校方已組織多年,甚至將其列為畢業的硬性要求。
浮選車間平日除了檢修,少有員工在機器旁走動。但實習日,學生加老師的人數卻遠超日常二三十人的規模。
當校方與企業將學生引向浮選槽邊緣時,可曾有人認真審視過那塊格柵板的螺栓是否緊固?可曾計算過它的承重極限?當師生們依序踏上那塊生死之間的薄冰時,監管的盲區已悄然張開巨口。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宣布提級調查的決策,是對生命分量的最終確認。涉事工廠已全面停產,中金黃金股價應聲下跌,公司公告中“沉痛哀悼”與“深表歉意”的字樣,在六個消逝的年輕生命面前顯得如此蒼白。
暮色籠罩內蒙古草原時,烏奴格吐山的浮選機已停止轟鳴。但滿洲里的殯儀館內,母親撫摸兒子冰涼臉頰的手仍在顫抖;東北大學的宿舍里,那本再不會被主人翻開的專業書上,同學含淚寫下的悼詞墨跡未干。
安全不是公眾號里炫目的成績單,不是會議記錄中鏗鏘的口號,而是格柵板上一顆不曾松懈的螺絲釘,是監管者面對隱患時毫不妥協的冷峻面孔。
六個年輕生命的隕落,在七個家庭的余生里鑿出了無法填補的黑洞。唯愿這以生命為代價的警示,能真正嵌入每一處可能松動的地方——在生死交界處,沒有“意外”,只有未被堵住的漏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