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老一輩司機說以前的車省油,記得當時有一款松花江面包車,官方百公里油耗竟然低至4.9升。要知道那時候汽車技術遠不及今天這么先進,為什么油耗卻能做得那么低?我認為有這幾個方面的原因:
1、自重輕
90年代汽車碰撞法規沒現在這么規范,車身能遮風擋雨就夠了,沒什么強度,所以車身就可以做得很輕。再加上那時候很多小型車都是3缸小發動機匹配4速手動變速箱,倆加起來才100公斤,所以那年代小型車自重普遍在800-900公斤。車身越輕自然越省油。
而如今汽車更注重車身結構設計,雖然外形差異不大,但在車身關鍵部位里面都有好幾層高強度鋼,這樣一來重量肯定上去了。如今的A級家用車自重普遍都在1噸以上,自重大了油耗就更高。
但是以前的老車雖然靠重量能降低油耗,但安全性真不敢恭維。別的不說,老普桑絕對算的上90年代汽車技術第一梯隊了吧,但在實際事故中的表現根本無法與當代車輛相比。
2、行駛速度低
90年代很多小型車都是3缸發動機,馬力也就三四十匹,平路上把油門踩到底也就能勉強能跑到100公里/小時。跑到60公里/小時發動機轉速都接近3000轉,各種震動噪音能讓人崩潰。
再加上那個年代路況不好,特別是市郊、農村,還有很多土路。就當時車輛的底盤懸掛性能,跑40公/小時都能顛出隔夜飯,所以那時候的車整體行駛速度都偏低,車速低了油耗自然也更低。
而如今路況好了,動不動就是高架橋快速路,高速上你跑100都有人嫌你堵路,油耗肯定要高一些。如果都按60跑,那油耗不比老車差。
3、發動機排量小
排量越小發動機運行時轉動慣量越低、摩擦越低、損耗越少,對降低油耗有釜底抽薪般的作用。前幾年車企大量1.2T、1.4T /1.5T涌入市場,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為了降排量保油耗。
而90年代很多車用的都是3缸發動機,本來就省油,而且那時候的車本來也跑不快,也不存在小馬拉大車的情況,所以油耗就更有優勢了。
總的來說90年代的車技術水平根本無法與現在相比,油耗低也是當時的用車環境和車輛整體動力水平決定的,并不是技術層面上能把油耗做到極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