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極海域上演了一出耐人尋味的"跟蹤大戲",加拿大廣播公司爆料稱,加軍方和海岸警衛隊正24小時緊盯中國"雪龍2"號科考船的一舉一動。
(中國科考船“雪龍2”號,在北極海域動向引起美西方警惕)
1、加拿大軍方為何對中國科考船如此緊張?
這艘肩負極地科研使命的"白色巨人"剛駛離白令海峽,就被加拿大空軍的CP-140偵察機"貼身護送"。更耐人尋味的是,加軍方起初對此事三緘其口,直到被媒體追問才勉強承認。
這架綽號"極光"的偵察機可不簡單,它常年駐扎阿拉斯加,專門負責北極地區的"盯梢"任務。加拿大軍方發言人納拉因的聲明堪稱"教科書式的外交辭令"——既強調要"防御潛在威脅",又不得不承認"雪龍2"號根本沒進入加拿大領海。這種自相矛盾的表態,活脫脫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現代版。
CP-140偵察機是加拿大在P-3"獵戶座"基礎上改進的反潛巡邏機,配備先進的雷達和電子偵察系統,續航時間長達12小時,堪稱"空中情報站"。
(加拿大空軍派出CP-140偵察機,監測中國科考船)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行動暴露出西方國家對北極的"神經質"反應。明明是一艘從事正當科研的民用船只,卻被當作"情報收集平臺"來防范。這種"看誰都像間諜"的偏執心態,恰恰反映出某些國家在北極問題上的心虛。畢竟,誰心里有鬼,看誰都像鬼。
2、"鮭魚巡邏"的幌子:加警衛隊的尷尬表演
就在加拿大軍方玩著"躲貓貓"游戲的同時,海岸警衛隊上演了一出更滑稽的戲碼。他們聲稱派出船只只是為了"追蹤太平洋鮭魚遷徙路線",卻被船舶追蹤數據當場打臉——所謂的"科學考察"航線,竟然有三分之二跟鮭魚遷徙路徑完全不沾邊!這種漏洞百出的借口,連三歲小孩都騙不過。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各國科考船在公海享有完全航行自由。加拿大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監視行為,實際上是對國際海洋科研合作的嚴重干擾。
(追蹤數據顯示,加艦機行程與太平洋鮭魚遷徙路徑不完全一致)
更諷刺的是,海岸警衛隊一邊否認監視中國船只,一邊又派船緊跟著"雪龍2"號穿越白令海峽。這種"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的做法,活像一出荒誕劇。難怪有網友調侃:"原來加拿大最先進的不是軍艦,而是會追蹤鮭魚的科考船!"
根據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顯示,加拿大海岸警衛隊船只"約翰·富蘭克林"號與"雪龍2"號保持約5海里的跟蹤距離長達72小時,期間航向變化高度一致。
這種欲蓋彌彰的監視行為,暴露出西方國家在北極問題上的雙重標準。他們自己可以打著科研旗號在全世界海域活動,卻對中國正常的極地科考疑神疑鬼。
3、冰層下的"新冷戰",正在升溫
令人細思極恐的是,北極圈內現有32個軍事基地中,28個屬于北約國家。美國更是在阿拉斯加部署了包括F-35戰機聯隊、陸基"宙斯盾"在內的尖端裝備。加拿大則計劃在2030年前建成"北極巡邏艦隊",其最新破冰船"哈里·德沃夫"號火力配置堪比輕型護衛艦。
(美西方對北極控制力度增強,加劇了中俄科考面對的壓力)
前北極理事會顧問安德森博士警告:"當科考船需要戰斗機'護航'時,所謂的科研自由已成笑話。北極正在重演南極條約簽訂前的混亂局面。"我國每年北極科考投入僅相當于美國同期的1/5,但每次出航都會引發過度反應,這本身就是一種話語權霸凌。
隨著9月北極海冰進入年度最小范圍,三大危險信號已經亮起:
北約軍演規模創紀錄,首次納入太空作戰科目;
俄羅斯重啟蘇聯時期的北極導彈預警站;
美國國會正在審議《北極威懾法案》追加120億美元撥款。
當加拿大CP-140偵察機的陰影籠罩"雪龍2"號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針對一艘科考船的跟蹤,更是西方構筑"北極馬奇諾防線"的縮影。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將科學探索政治化的行為,最終都會反噬自身——畢竟在零下40度的極寒中,再厚的冰層也凍不住戰略焦慮滋生的裂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