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正計劃引進100萬印度勞工,這些引進的勞工將被分配去維持國家基本服務的運轉——從市政運營到基礎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工作此前由如今在烏克蘭參戰的俄羅斯人承擔。
這一舉措暴露了俄羅斯內部崩潰的程度,以及其為維持基本運轉而對外國勞動力日益增長的依賴。這一消息由烏拉爾工商會公布,該機構透露了引進100萬印度勞工以填補被派往前線的俄羅斯人留下的空缺的計劃。
這些勞工并非受雇于技術型產業或參與重建工作,而是去維持日常系統的運轉,這一信號表明俄羅斯的國內勞動力儲備已因征兵而被掏空。而俄羅斯將此舉包裝成商業舉措,幾乎無法掩蓋其真正目的:彌補全國范圍內大量有勞動能力的工人流失所造成的空缺。
這一消息立即產生了影響,盡管國家媒體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這一新聞,但地區媒體和官員私下里予以了證實,且該公告在軍事相關渠道廣泛傳播。
俄羅斯政客們發表的少量評論含糊其辭、避重就輕,聚焦于經濟合作關系,卻對潛在問題避而不談。但這一舉措并未被忽視,它打破了一個強大的假象——即盡管傷亡不斷增加、征兵一輪接一輪,俄羅斯仍能無限期地依靠其人口資源。這一刻也揭示出俄羅斯社會內部日益增長的疲憊感:國家的沉默留下了一個真空,充斥著諷刺與不安。許多此前支持征兵的俄羅斯退伍軍人協會和軍事分析家,如今開始質疑用外國人替代被征召公民的合理性。他們的語氣已從愛國的自信轉變為謹慎的不安,這一趨勢表明戰爭敘事正全面衰退。
幾天前發生的另一事件凸顯了這種衰退的程度。自行宣布成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前官員帕維爾·古巴列夫公開承認,在短短三年半時間里,俄羅斯的傷亡失蹤人數已超過100萬。他表示,100萬不是一個小數目。這一言論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是因為它并非通過官方渠道發布,而是在一次非正式采訪中被說出,隨后迅速在網上傳播。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尚未證實這一數字,但古巴列夫的話罕見地打破了審查壁壘,表明戰爭造成的損失已深刻影響到俄羅斯社會。
引進印度勞工的計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俄羅斯為彌補不斷增加的損失所采取的更廣泛策略的一部分。近幾周,烏克蘭軍隊在前線地區抓獲了多名喀麥隆國民。這些人原本被承諾在俄羅斯從事工廠工作,但抵達后卻被發放了軍事裝備。他們的合同承諾約100萬盧布(合1.3萬美元),遠低于俄羅斯新兵的待遇,這證實俄羅斯正在從國外尋找可犧牲的勞動力。
許多人似乎直到為時已晚才意識到自己的實際任務,老撾也出現了類似情況。據烏克蘭情報部門稱,一支老撾工程部隊正以排雷行動為名被部署到庫爾斯克地區。
但這種將外國軍事人員的部署偽裝起來的模式,在朝鮮和其他伙伴的案例中已出現過。俄羅斯似乎將外國軍隊的存在重新包裝為人道主義援助,以規避國內敏感問題和國際社會的審視。
俄羅斯在軍事上對引進勞動力的依賴不再是謠言或孤立策略,正逐漸成為一種制度化的策略。通過這種方式,俄羅斯悄悄承認了它無法公開言說的事實:戰爭已耗盡其人口,愛國動員已不足夠,若沒有外部人力,甚至后方可能也會開始動搖。
總體而言,引進100萬印度勞工的決定不僅僅是一項后勤解決方案,更是一次政治裂痕。
俄羅斯的戰爭如今明顯呈現出外包態勢,外國勞動力正日益填補曾經由俄羅斯公民擔任的角色。印度、喀麥隆和老撾并非自愿提供支持,而是被卷入一個掩蓋真實成本和意圖的體系中。
對烏克蘭及其伙伴而言,這一轉變清楚地表明,俄羅斯的人力危機不僅真實存在,而且正在加劇。
【小編毒舌】此前還有小道新聞傳出目前在俄羅斯從事Shahed-136無人機生產的是俄羅斯從朝鮮、老撾找來的外勞,而且最近還有不滿18歲的高中生也出現在生產線上……俄羅斯真是被這仗打到好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