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這個人愛面子,這在世界上已不是什么秘密!此前特朗普單方面宣布,美國與日本達成了一項歷史性關稅協議:日本輸美商品關稅從25%降至15%,同時日本承諾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并開放汽車、大米等市場。
表面上看,這是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戰略的勝利,也是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參議院選舉失利后的一次政治自救。但撕開協議的糖衣,雙方實則各取所需卻均未真正得利——日本保住了汽車產業的命脈,卻被迫吞下農業市場被侵蝕的苦果;美國暫時緩解了貿易逆差,卻難掩同盟關系裂痕加深的危機。
2025年7月23日深夜,特朗普在社交媒體興奮宣布:日本已同意購買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防衛及其他裝備!
然而不到24小時,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面對記者鏡頭斬釘截鐵澄清:關稅協議不包含任何防衛費用內容。隨行官員更直言安全議題“根本沒上談判桌
怎么說呢?政治時鐘才是這場交易的真正推手。日本首相石破茂剛經歷參議院選舉慘敗,急需外交成績穩固政權;特朗普則為中期選舉造勢,需向選民展示美國優先的勝利。
特朗普得意宣稱“日本同意開放市場”時,石破茂在東京的記者會上刻意強調“不會犧牲日本農業”。兩人面向國內觀眾各唱各調。而防衛費爭議的爆發,暴露了特朗普急于表功的草率,也為下一輪博弈埋下引信:美國防部正施壓日本,要求將防衛開支占比從GDP的2%提升至5%。
特朗普將協議吹噓為對等公平,但細究條款可見美國的妥協。美國原計劃對日本汽車加征25%關稅,最終降至15%,看似強硬,實則因自身產業反噬而退讓。
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指出,協議對北美組裝車(含高比例美國零件)仍維持25%關稅,而日本進口車僅需15%,形成“越美國制造,關稅越高”的荒誕邏輯,引發通用、福特等車企集體抗議。
更關鍵的是,美國試圖通過關稅施壓日本增加防衛負擔的企圖落空。談判初期,特朗普多次暗示要求日本承擔更多駐日美軍費用,甚至提出每年80億美元的天價要價,但日方始終以安全議題與關稅無關為由拒絕讓步。最終協議中,防衛費條款被刻意模糊化,日本僅承諾基于已決定的防衛計劃采購美國裝備,避談具體金額。
協議簽署后,日本國內輿論并未如預期般歡呼。共同社評論稱,日本在談判中被迫單方面讓步,中長期恐加劇產業空心化與貿易逆差。對美國而言,協議的勝利同樣虛幻。若歐盟、韓國效仿日本,以局部讓步換取美國關稅豁免,美國“美國優先”戰略將面臨更大挑戰。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美日關稅協議,本質是一場“雙輸”的博弈。正如日本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的調侃:“我們賣車給美國,買回大米,最后還得為駐日美軍買單。”這場看似“歷史性”的協議,或許只是下一場風暴的序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