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預言,精準得讓人后背發涼,如今隨著全球局勢不斷惡化升級,國際社會對于大規模戰爭爆發的擔憂情緒日益高漲。張召忠所提出的"四個戰爭預兆"理論,目前正在美國身上逐步顯現。
每個信號傳來,都讓人的心猛地一顫,從輿論聲勢的刻意營造到軍事演習的接連不斷,從經濟局勢的劇烈動蕩到物資儲備的瘋狂囤積。
倘若這四大征兆全部出現,那就意味著戰爭已迫在眉睫,如今美國已集齊四大征兆,難道張召忠的預言要成真了?
01.當這四個信號顯現時,就連一向沉穩的局座也按捺不住了。
張召忠提出的判斷戰爭可能性的四個預兆(輿論操控、軍演頻繁、經濟動蕩、物資囤積),如今在美國身上愈發顯著。
第一個預兆:輿論操控。
美國部分媒體與政客熱衷炒作“中國威脅論”,散布謠言擾亂民眾。如CNN、FOX新聞等媒體標題夸張,好似中國將攻打華盛頓,其實此類手段并不新鮮。
2003年美國以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發動戰爭,戰后“證據”被證虛假,真實目的是搶奪石油。如今美國新聞渲染中美對立,充斥不實信息,誤導民眾認為中國崛起即美國衰敗,易使民眾喪失理性判斷。網絡時代,美國還通過撤僑、限制記者采訪等營造敵對氛圍,為軍事行動造勢。
張召忠指出,此手段比直接用武更狠,能讓公眾主動要求開戰。
第二個預兆:軍演頻繁。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和平年代演習可模擬戰場、積累經驗以助實戰,還能展示力量警告他國,如俄羅斯近期軍演有警告北約之意。美國在亞太聯合演習、航母游弋,演習策略從炫耀轉為威懾,次數少但針對性強,如南海巡航,歷史上軍演也曾引發戰爭。
如今亞太軍備競賽升級,中國增軍費應對,有備戰意味。
第三個預兆:經濟動蕩。
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不佳,2025年財政赤字達1.8萬億美元,債務攀升,失業率波動大,股市動蕩。經濟危機給美政府帶來巨大壓力,政客四處找“替罪羊”。歷史上,美國常向外“輸出”矛盾: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2001年“9·11”后擴大財政赤字、2008年金融危機后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
事實證明,美國經濟困境時對外行動,但戰爭沖突未解決根本問題,反使經濟陷入惡性循環。
第三個預兆:物資囤積。
海灣戰爭期間,據不完全統計,多國部隊出動約10萬架次戰機,投入66萬兵力,配備大量裝甲車、坦克、作戰飛機、戰艦及航母。戰后統計,其消耗物資3000萬噸、彈藥9萬噸,含2萬枚精確制導炸彈和288枚“戰斧”巡航導彈。
可見,戰爭消耗巨大,對參戰國資源儲備和后勤保障要求極高,故參戰國常在發動攻擊前囤積關鍵戰略物資。美國在這方面經驗豐富,1979年立法儲備93種關鍵物資以滿足三年戰爭需求,2025年又增加相關預算,更新科技武器提升戰爭潛力與應對能力。
四預兆全現時,張召忠預言再引關注,提醒中國警惕。基于歷史,這些跡象有依據,大家疑美國會否發動戰爭?
中美局勢從23年仁愛礁事件鬧騰到現在,25年上半年摩擦還在南海轉悠,但兩國高層總在談,避免升級。23年美國航母幫菲律賓,政客叫嚷制裁,但多國沒跟。24年仙賓礁船碰船,菲方空投東西,中國巡邏警告。
張召忠強調,做好準備的同時,保持理智、有效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途。
中美博弈已至關鍵階段,當前關系如履薄冰,南海、臺海時有摩擦,但高層對話渠道暢通,2025年上半年雙方在貿易、氣候等領域取得實質進展。國際關系中誤判風險大,但如今各國聯系緊密,中美經貿往來密切,貿易額達6883億美元,利益深度交織。
因此,中美關系雖有隱憂,但戰爭非不可避免,人類理性與智慧可維護世界和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