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4 日中國籃協的官宣一出來,籃球圈立馬炸了鍋 ——19 歲的楊瀚森竟然沒出現在男籃亞洲杯名單里。這個身高 2 米 16 的內線新星,就這么和亞洲杯擦肩而過,背后的抉擇,其實藏著中國籃球的大變化。
說起來,楊瀚森缺席的原因挺直接:開拓者隊的訓練營和亞洲杯賽程撞車了。誰都知道,這小伙子剛在夏季聯賽交出 10.8 分 5.3 籃板的成績單,開拓者專門為他定制的短訓計劃,含金量可不是一般高。NBA 級別的訓練能教他啥?是現代中鋒必備的策應本事,是高強度對抗下的防守意識 —— 這些東西,在 CBA 賽場上可真學不到,偏偏又是中國球員沖國際賽場的短板。
籃協說這事 “從長遠考慮”,這話聽著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要知道,楊瀚森在 CBA 的數據夠亮眼了:16.6 分 10.5 籃板,妥妥的潛力股。但真到了國際賽場,他 49% 的投籃命中率就得打個問號。現在放他去 NBA 訓練營打磨,說白了就是寧愿犧牲眼前的亞洲杯成績,也要給年輕人攢未來的本錢。
這事兒讓不少人想起姚明、易建聯那輩人的路。當年他們去 NBA 摸爬滾打,不也是暫時放下了國家隊的一些比賽?可回頭看,那些海外歷練帶來的長進,比多拿幾塊亞洲賽事獎牌實在多了。“這是中國籃球開始學會做減法,短期波動換長期躍升,值!”
當然,國家隊這邊肯定得經歷陣痛。周琦、王哲林慢慢淡出主力,楊瀚森又不在,郭士強指導只能趕緊把胡金秋、余嘉豪往前推。但這陣痛或許躲不過 —— 總不能讓年輕人一直待在舒適區里吧?
楊瀚森自己在公開信里說得明白,想去 “感受 NBA 節奏”“提升個人能力”,這話和籃協強調的 “開放態度” 正好對上了。現在的中國籃球,好像真的跳出了成績焦慮:與其急著在亞洲杯上拼名次,不如踏踏實實培養能在 NBA 站穩腳跟的球員。
畢竟,一個能在世界最高舞臺打球的楊瀚森,可比亞洲杯的獎牌分量重多了。這次取舍看著無奈,其實是中國籃球在放長線釣大魚 —— 這份耐心,說不定就是未來沖更高目標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