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王硯丹 每經編輯:彭水萍
7月23日,中國證券業協會(以下簡稱中證協)發布2025年上半年度證券公司債券(含企業債券)承銷業務專項統計。該項統計范圍包括證券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北京證券交易所承銷綠色債券(含管理資產證券化產品)、低碳轉型債券、科技創新債券、鄉村振興債券(含管理資產證券化產品)、“一帶一路”債券、中小微企業支持債券、民營企業債券(含管理資產證券化產品)和中標地方政府債券的有關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上述八大類債券中,科技創新債券爆發式增長。2025年上半年,科技創新債券承銷金額達3813.91億元,同比增長56.5%,參與券商從45家增至68家。此外,從券商市場份額來看,在頭部券商鞏固自身優勢的同時,部分中小券商差異化突圍勢頭也很猛。
68家券商承銷科創債券
2025年上半年,作為科技創新債券主承銷商的證券公司共有68家,承銷380只債券,合計金額3813.91億元。2024年上半年,上述三項數據分別為45家、208只債券和2437.31億元。由此來看,2025年上半年,科技創新債券承銷金額同比增長56.5%,參與券商家數也大幅增長。
主承銷科技創新債券金額方面,排名第一的中信證券主承銷金額為711.01億元。中信建投以631.7億元的主承銷金額位列第二,與中信證券共同構成了第一梯隊。國泰海通、中金公司分別以484.35億元和299.15億元的主承銷金額排在第三和第四位。
科技創新債券發行大幅增長,與債市“科技板”上線有密切關系。
2025年5月,人民銀行聯合證監會發布公告,建立了債券市場“科技板”,重點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和股權投資機構三類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并在債券發行上給予了差異化的靈活安排。“科技板”精準聚焦三類主體,構建“債貸股”聯動的融資體系,有利于精準匹配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為實體經濟注入更強創新動能。
中小券商發力細分賽道
近年來,在巨大的債券市場中,中小券商也在積極突圍搶灘,甚至在某些細分領域實現“彎道超車”。2025年上半年,這一趨勢更加明顯。如財信證券在低碳轉型債券承銷方面,五礦證券在中小微企業支持債券承銷方面,引發行業關注。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作為低碳轉型債券主承銷商的證券公司共有17家,承銷14只債券,合計金額83.5億元。
中小券商、特色券商與區域性券商在這一領域各領風騷。財信證券以1.5家的主承銷家數位居榜首,平安證券以1.25家緊隨其后。國融證券、國新證券、華安證券、中信建投這四家證券公司的主承銷家數均為1家,并列第三。
低碳轉型債券主承銷金額方面,國泰海通和國新證券均以10億元的主承銷金額并列榜首,顯示出它們在低碳轉型債券承銷業務方面的強勁實力。財信證券以9.23億元的主承銷金額緊隨其后,與前兩名的差距較小。西部證券、平安證券、國開證券的主承銷金額依次為7.5億元、7億元和6億元。
中小微企業支持債券也是各大券商爭奪的重點領域。2025年上半年,作為中小微企業支持債券主承銷商的證券公司共32家,承銷 30只債券,合計金額118.2億元。
其中,五礦證券以4家的主承銷家數位居榜首,在中小微企業支持債券承銷業務方面表現十分突出。浙商證券和國泰海通分別以2.33家和2.25家的主承銷家數位列第二和第三。
中小微企業支持債券承銷金額方面,五礦證券以11億元的主承銷金額位居榜首。長江證券和財達證券分別以 10億元和9億元的主承銷金額位列第二和第三。國泰海通、申萬宏源、方正承銷保薦、中銀證券、浙商證券、中金公司和國信證券的主承銷金額依次遞減,分別為8.79億元、8.38億元、7億元、6億元、5.15億元、5.13億元和3.96億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