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仗,從“圍點打援”打到“摸進城里”,俄軍在紅軍城干
的已經不是普通圍城戰了,而是教科書級別的戰術合圍升級版,活脫脫把烏軍當成了甕中之鱉在收緊套索。
“紅軍城”打成了地理概念+戰略標靶
這個紅軍城,說穿了,就是個普通三線小城市,面積甚至不如康斯坦丁諾夫卡。但你別小看它——烏東戰區的鐵路、軍用公路、補給走廊,幾乎都在這打個結。你想繼續守頓涅茨克、擋住俄軍北擴?那你就得牢牢咬住紅軍城。不然,紅軍城一丟,不光是頓巴斯北線全線拉胯,連通往第聶伯羅的正面陣地都直接開了天窗。
所以這仗,俄軍不是隨便打,是奔著戰略轉折點去的。
戰術細節看門道:俄軍這回是“打進你屋里開會”
先看東北線,新經濟村那點地兒,本來就像一根“骨頭刺”卡在烏軍喉嚨里,現在被俄軍來一手南北夾擊——聽起來像老戰術,但架不住烏軍現在彈藥不足,拼不過。西側那塊高地還在硬撐,靠6門155榴彈炮撐起整條防線。但你得問:補給還頂得住幾輪?炮管還能打多少發?這一旦高地塌了,新經濟村就是一鍋燉菜,連湯帶骨頭一起端走。
然后是西南,俄軍從皮什查內這條線“摸哨”進來,破壞組已經進城,甚至能在紅軍城主干道邊上騷擾烏軍調動。這說明啥?說明烏軍后防根本空了,俄軍不是在圍城,而是在城里開會,烏軍連“來客”都沒發現。滲透都摸到主城區邊緣了,后面會不會直接搞“偽裝成烏軍進指揮所”?真說不準。
羅金斯科是煙霧還是包圍圈的缺口?
羅金斯科那邊,現在膠著,但看清楚,俄軍同時動了東、北兩個方向,一邊正面硬壓,一邊從多布羅皮利亞這條線插進來。這操作很像“捧殺”——你來得快,我就給你打個伏;你來得慢,我就從北邊掏你補給線,順手把紅軍城西北口子給堵了。
關鍵是,烏軍還得增兵救羅金斯科,那你說,南邊誰來守?不是俄軍“兵貴神速”,是烏軍“抽了上衣補褲腳”。
俄軍進攻不是打仗,是開卷考試
從整個態勢看,俄軍現在的打法已經不是單線突破,而是“多線配合+心理壓迫”。紅軍城外圍已被切得七零八落,俄軍幾乎掌握了每一條能救急的路,而烏軍的每一次調兵都是在送信息給俄軍:“我們在哪還在撐,哪已經沒兵了”。
而且這次俄軍沒著急搞大規模空襲,而是穩穩推進,用偵察+佯攻+點殺+滲透的節奏,一寸一寸把烏軍推向崩潰邊緣。看起來像慢,但其實更可怕——這不是“打不進”,是“故意不打透”,就為了讓烏軍徹底耗空自己。
烏軍高層開會沒座,背后信息量太大了
會議沒座,這是細節,更是警號——意味著能動用的旅級單位已經被調得七零八落,前線基層干將不是戰死就是失聯,甚至有些人還沒來得及報死就已經“消失在戰場記錄”里了。
還有一點更值得咂摸:沒人敢拍板。這時候烏軍不是沒有方案,而是沒人愿意擔這個爛攤子。一旦紅軍城失守,指揮責任、戰略失誤全都砸在參會者頭上,誰都不想背這口鍋。明擺著:不是沒法救,是沒人想救。
這一仗如果紅軍城被俄軍一舉切開,“城市一分為二”的設想成真,那就不僅是紅軍城的失敗,而是整個烏東地區防線的大崩口。而這場戰役打到現在,其實最大的問題不是戰術,也不是兵力——是烏軍根本“撐不起一場現代化持久戰”。
下一步,俄軍只要不犯低級錯誤,這波就可能不是“拿下一城”,而是“撬開整個戰場重心”。
東線的風向,已經徹底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