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緒丹大概也沒想到,她在《朋友請吃飯3》再次聊起被說“裝可愛”的爭議,網上的態度會有這么大轉變。
節目里她提到,因為性格和演過的那些有氣場的角色反差大,總有人覺得她是不是裝的,楊迪在旁邊搭話“就覺得不可能有這種人”,她立刻點頭,認真說自己真的沒裝。
隨手翻了翻相關討論,發現“有沒有可能人家本來就是這種性格”、“支持美女可愛自由”、“沒有人規定30+的姐姐就一定要成熟穩重”這類支持的聲音竟然占了多數。
哎?奇了怪了,要知道這話如果放在她參加《乘風2025》那會兒,別說是正經回應了,哪怕只是自然流露的小表情、小動作,都可能被大家放大,推上風口浪尖。
當時的爭議焦點,集中在她被指“堆砌人設”的表現上,有網友覺得,她像是想抓住機會沖刺一把,把當下流行的人設都試了個遍。
不僅說話語氣刻意變“夾”,和她早年采訪里清亮自然的聲線對比明顯。
肢體動作里還總帶著撅嘴、歪頭的小動作,被吐槽“刻意模仿虞書欣的“作精”風格,卻沒學到點上,顯得不尷不尬”。
甚至偶爾心直口快的發言,也被認為是在模仿孟子義的“笨蛋美女”路線,結果反而落得“情商低”、“沒腦子”的評價。
論壇高樓平地起,類似“她這個年紀還硬凹少女感,太刻意了”、“又是學這個又是學那個,已知克隆羊多利只活了六年”的討論隨處可見,那些被放大的細節,讓“裝”的標簽牢牢貼在了她身上。
這就有點意思了吧,同一個人,展現著相似的性格,怎么僅僅換了個節目,大家的態度就從批評指責,變成了理解和接納?
是因為《朋友請吃飯3》里做飯聊天的煙火氣,沖淡了浪姐賽時的緊張感?還是因為她在飯桌上這份不藏著掖著、主動提起爭議的坦蕩勁兒,比在舞臺上被無數雙眼睛盯著審視時,顯得更真實可信?
說到底,當初那么多人說她“裝”,到底是真覺得她在刻意表演,還是因為她展現出的樣子,和我們心里預設的“祝緒丹”不一樣?
01.角色濾鏡太厚,真人成了「意外」
em,要弄明白為啥大家對祝緒丹的反應這么“分裂”,得先看看她在我們觀眾腦子里是個啥印象。
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心機深沉的玄女,到《倚天屠龍記》后期氣場凌厲的周芷若,再到《永夜星河》端方持重的慕瑤,她塑造過的大多數出圈角色,都是帶著疏離感與決絕色彩的“高嶺之花”。
這些角色太過深入人心,以至于“祝緒丹”這個名字在觀眾潛意識里幾乎和“冷艷”、“狠厲”、“疏離”幾個詞呈現一個綁定狀態。觀眾看她演多了這類角色,腦子里就自動給她畫了個框,認為她本人也得是氣場強大、不茍言笑、眼神帶鋒、生人勿近那掛的。
然而,綜藝鏡頭里的祝緒丹卻常常是另一種畫風,被問“哪一面更能展示自己”,換誰都該往性格、特長上靠吧?她偏頭琢磨兩秒,蹦出個“右面”,腦回路實在清奇,也是不難理解她怎么闖進微醺賽道的了。
逛集市問價,一聽“八萬”當場破音,表情管理瞬間出走;給東北人安利東北菜,說起來頭竟是“小時候在西餐廳吃的”;挑男友也有自己的小眾方式,不看年齡家境學歷,只盯衣服面料...
私底下的她則更像一只高攻低防的“快樂小狗”,看她和粉絲的互動就知道,活動散場后都戴口罩準備上車了,聽到熟悉的粉絲名,眼睛一下子亮起來,忙不迭摘口罩、理頭發,又笑著朝粉絲走去,還主動張開手臂擁抱。
會把粉絲送的花小心做成干花擺在顯眼處,哪怕過去很久,還能從她發的微博背景里瞥見那束花的影子;還會把粉絲人生中的重要時刻默默記在心上,在私信里認真祝福“生日快樂”;甚至微博取消已讀功能后粉絲感到失落,她也專門回復了一句“已讀”來安撫...
問題就出在這種角色和本人之間的“貨不對板”上,人一旦對誰有了固定印象,心里就像有了個預設好的模子,默認對方就得往模子里套,要是看到的人和模子對不上,哪怕只是差了一點,第一反應往往不是“原來能這樣”,而是 “怎么會這樣”。
這種認知慣性會讓人不自覺地戴上有色眼鏡,本能地抗拒任何偏差。倒不一定是真實的樣子有多不好,而是“和想象的不一樣”這件事本身,就足夠讓我們先冒出“這是不是裝的”的念頭。
02.「場域」一變,性格的評判天差地別
但透過有色眼鏡看到的祝緒丹是“真”是“裝”,光盯著她本人可不夠,還得看她當時處于什么環境下。
浪姐是個什么地方?表面是唱跳舞臺,實則是生存競技場。姐姐們拼實力、拼人氣、拼成團,空氣里都彌漫著“卷”與“比”的味道,緊張、壓力、競爭是這里的常態,這么樂天的祝緒丹在里面都兩天一小哭、三天一大哭。
在那個環境下,姐姐們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被架在超強顯微鏡底下觀察、解讀、甚至過度解讀。你說不清是觀眾太敏感,還是節目剪輯在推波助瀾,很多自然流露的舉動,到了這個場域里就變了味。
表現活潑些,可能被批“想搶鏡”、“太有野心”;跟其他姐姐撒個嬌,或許被說“刻意博好感”、“太假”;就連笑容多了,都可能被指責“沒事業心,來這就是玩的”。
祝緒丹的率真在這里被誤解為不合時宜,最終被部分觀眾解讀為“裝”,問題的核心不在于她本人,而在于環境對她特質的負面解讀。
反觀《朋友請吃飯3》,每天不過是朋友聚在一起做飯、吃飯、聊天。廚房里抽油煙機嗡嗡作響,鍋碗瓢盆叮當作響,菜下鍋時滋啦一聲爆香,滿屋都是飯菜的香氣。
環境里的煙火氣與松弛感,讓大家看人的眼光自動加了層柔光濾鏡,祝緒丹之前在浪姐里被質疑的性格,到了廚房這個背景下,自然也就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觀感。
不放心地反復通過楊迪確認豆角熟沒熟,擱浪姐怕是要被按上“事兒多”的帽子,但在熟人扎堆的廚房角落,就是生活小白的可愛真實。
被尹正喊“猴系美女”、王珞丹補刀“沒成年”時梗著脖子不服,換個劍拔弩張的場合,說不定就被批“開不起玩笑”了,但在大家插科打諢的熱鬧里,just身邊那個你說我一句我必回懟三句的閨蜜。
誤認家鄉禮盒還介紹得頭頭是道,在動輒上綱上線的環境中,可能會被放大為“不專業”,可圍坐分享特產的松弛狀態下,就是讓人忍俊不禁的real瞬間。
連王珞丹那句隨口點評她的“看問題簡單,容易快樂”,在不同場景里聽著,意思都大不相同。
在處處講究博弈、氣氛緊繃的地方,很可能被曲解成“沒心機”甚至“傻白甜”的暗示,更可能被惡意剪輯放大負面色彩。
可到了《朋友請吃飯3》滿是人情味的煙火氣里,便褪去所有附加揣測,回歸了最純粹的本意,就是對她性格里那份純粹、自愈力和感染力的精準描述與由衷肯定。
在競技場上的鋒芒較量里,祝緒丹的簡單和快樂顯得格格不入,像個“異類”;可到了熱氣騰騰的朋友餐廳,這份特質卻真真切切化作了暖融融、能沁入人心的“小太陽”。
03.所謂「裝」,不過是內娛最缺的活人感
面對質疑,祝緒丹的應對方式本身,就是對這一標簽的有力消解。
她沒有選擇回避爭議,也沒有刻意去搞什么危機公關,更沒為了迎合某些觀眾心中對“高冷”的期待,而硬生生把自己變成另一個人。
在《朋友請吃飯3》里,她選擇了最直接、也最活人的方式,那就是大大方方地把網友罵她的話,當作飯桌上的閑聊話題,隨口提了出來。
這份不遮不掩的坦蕩,連同她在節目里流露的真實狀態,不正是大家念叨的活人感嗎?
可吊詭的是,當明星真的如我們所愿,展現出了這份活人感,尤其是當這份狀態,和我們通過角色、人設攢下的固有印象形成強烈反差時,質疑聲非但沒有消散,反而愈發喧囂。
祝緒丹撕掉了標簽,露出了本真,結果呢?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立刻跳出來反駁,一會兒“早不這樣晚不這樣,偏偏這時候這樣,肯定是裝的”,一會兒“以前演的角色那么帶感,現在這副樣子也太違和了,為了博好感故意裝的吧”。
她的爭議,歸根結底,其實戳中了大眾對明星真實的矛盾心理。
一方面,我們受夠了明星千篇一律的完美人設,厭倦了那些滴水不漏的采訪、毫無瑕疵的精修圖、永遠正能量滿滿的社交媒體。我們渴望看到明星作為“人”的真實一面,有缺點,有情緒,有脆弱。
但另一方面,當明星真的卸下偽裝,露出的真實和我們心里預設的形象對不上號時,我們又會本能地豎起防線,甚至直接給人貼個“裝”的標簽。
明明喊著要活人,可活人來了,一看不是自己期待的那個樣子,又下意識地筑起壁壘,擰巴得很,讓明星想做自己都難。
不過《朋友請吃飯3》這檔節目,好像就是專門來打破這種怪圈的。在它撕開明星扁平標簽的諸多切口里,祝緒丹的故事只是其中一個。
節目的內核,從來不是用“高冷”、“活潑”、“強大”這些單一標簽去框定任何人,而是借著餐桌升騰的煙火氣,把明星遇到挫折時最本真的樣子,實實在在地擺在大家面前。
有人受打擊了,會懷疑自己。宋小寶剛出道那會兒,表演沒演好,觀眾直接喊“下去吧!”,搞得他慌得不行,覺得自己可能根本不適合干這行。
周潔瓊看到大家說她跳舞退步了,也承認心里難受,太久沒上舞臺,生疏感讓她不得不面對現實。
有人雖然迷茫,但一直沒放棄。尹正剛入行在橫店跟組,小巴上吃飯時車一顛,湯直接灑到旁邊人身上,正尷尬著,偏偏這時響起內蒙老家的歌,委屈和想家的情緒涌上來,眼淚唰就掉了,但他也沒因此懈怠,還是埋頭琢磨表演。
付辛博年輕時被副導演當著大家面翻白眼,他憋著一股勁兒,悶頭苦練了好一段時間的臺詞,最后憑借專業,在對方面前掙回了體面。
還有人碰上倒霉事兒,也得硬著頭皮撐過去。劉端端進劇組才一天,就因為劇組變動被通知自己的角色給其他人了,劇本都吃透了,機會說沒就沒了。
梁永棋聊起跑龍套的日子,褲子不合身想換一件,話沒說完就被服裝老師劈頭蓋臉一頓吼“能拍拍,不能拍滾”,也只能受著。
楊迪第一次錄節目,化妝師把他化成了“蛇精”,那么尷尬的造型,他也只能硬著頭皮演完,就為了抓住那次來之不易的機會。
這些藏在明星光環背后的真實片段,清晰地映照出一個常被忽略的事實,其實離開聚光燈,他們和咱們這些為生活打拼的普通人沒啥兩樣,都得學著接受不完美,在磕磕絆絆里慢慢成長。
這檔節目最珍貴的,從來不是刻意營造的治愈,而是它悄然開辟出的那片讓人“喘口氣”的角落。
明星得以暫時卸下沉重的包袱,展露被標簽掩蓋的脆弱、迷茫甚至笨拙;我們普通人也能從他們的手忙腳亂、坦誠傾訴里,看到自己為工作焦慮、為生活奔波的影子,找到“原來你也這樣”的共鳴。
無論是在飯桌上被自然說出來的困惑、焦慮、小委屈,還是被朋友一個玩笑、一盤熱菜悄然接住化解的情緒瞬間,都在潤物細無聲地傳遞給大家一個樸素的道理:人不用非得活成一種樣子,接受自己的方方面面,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
最后想說,祝緒丹在《朋友請吃飯3》中找到的,或許就是這份“做自己”也能被看見、被接納的松弛和自在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