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天無錫多個區域將啟動土地征收程序。這可不是小事,關系到上千戶村民的切身利益。梁溪區黃巷街道五河社區要征收24畝地。
其中耕地只有0.03畝,大部分是建設用地。
補償標準按2023年文件執行,但具體金額沒說。濱湖區雪浪街道情況更復雜。
軍嶂社區1.
7畝地中1.6畝是農用地。許舍社區4.
3畝地里有0.5畝耕地。
這么小塊地怎么補償?村民都在問。胡埭鎮西溪村96畝地要征收。
這可是個大數目,村民分紅要受影響。補償款能抵得上分紅損失嗎?
沒人能說清楚。補償標準按錫政規〔2023〕9號文件執行。
但文件里區片價分好幾檔,村民根本看不懂。為什么不直接說每畝補多少錢?
農用地和建設用地補償不一樣。耕地補償最高,但很多地塊耕地面積很小。村民擔心會被"平均"掉。
江蘇省要求給被征地農民交社保。
但公告里沒提具體方案。
16歲以下還不給參保,這合理嗎?
西溪村村民最著急。96畝地征收后,集體收入肯定減少。光靠補償款能撐幾年?
后續就業怎么辦?
雪浪街道有村民表示暫不簽字。安置房位置都沒定,誰敢輕易同意?
這種擔憂可以理解。黃巷街道大爺說得實在:荒地早該開發,但錢要給夠。話糙理不糙,說到點子上了。
補償方案寫著"按文件執行",太籠統。村民要的是明明白白的數字,不是政策條文。
有村民說寧可不要補償也要工作機會。這話聽著心酸,但很現實。
征地不能只管眼前。無錫說要搞區塊鏈記錄征地過程。
想法很好,但遠水解不了近渴。
眼下問題怎么解決?公告掛在官網上,但村民很多不會上網。政策宣傳不能光走形式,要真正下沉到基層。
補償標準應該公示到村。每畝地補多少錢,社保怎么交,都要寫得清清楚楚。征地是為了發展,但村民利益不能犧牲。
如何平衡,考驗政府的智慧和擔當。
村民最怕簽完字拿不到錢。
這種擔憂不是沒道理,需要更透明的監督機制。小塊征地更要注意。別為了湊指標損害農民利益。
每一分地都是村民的命根子。政策執行要有人監督。
不能讓好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走樣。
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征地不是一錘子買賣。
后續就業、養老等問題都要通盤考慮。
這才是負責任的做法。無錫發展確實需要用地。但村民的明天誰來保障?
這個問題不能回避。補償款怎么發、何時發,要有明確時間表。
村民等不起,也拖不起。與其事后補救,不如事前把工作做細。把村民的每個顧慮都考慮到。
征地工作做得好不好,最終要看村民滿不滿意。
群眾心里有桿秤。這件事還沒完,后續如何發展值得關注。村民的合法權益必須得到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