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前兩天,我刷到了上海格力·公園海德項目的一則新聞。說的是這個項目入住之后,部分業主就開始封陽臺了,而物業和另外一部分業主則堅決抵制封陽臺。大家勢成水火,互不相讓。
可能是因為我今年3月寫過這個項目,所以大數據將這則新聞推給了我。關于該項目的設計亮點和槽點,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擴展閱讀:《》
因為這個項目是大名鼎鼎的普利茨克建筑獎獲得者理查德·羅杰斯操刀的,所以不管是設計階段,還是現在交付了,都還有非常大的熱度。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來寫寫在中國,大師作品也難逃“被封陽臺”這件事!
02
事件溯源
從上面這幾張照片來看,入住后業主封陽臺的現象還不少,對于建筑外立面是有一定傷害的,進而可能會影響到房價,所以激起了其他業主的強烈反對。
該項目的物業也出了相關的公告,對于這種私自封陽臺的行為進行了回復、規勸和取證。(如下圖)
01.從法律法規上來說
這種封陽臺的行為,一定是不占理的。因為很多項目在銷售時,就有規定不能封閉陽臺。
另外,這種封陽臺還有可能涉及到“改變建筑立面,進而影響市容市貌”,特別是一些豪宅項目。 (如下圖)
類似的項目我也寫過,大家可以擴展閱讀:《》
02.從結構安全性上來說
這個項目的陽臺比較特殊,大師為了營造輕盈的“高技派”形象,據說陽臺是懸挑的。所以在陽臺上增加過大的荷載,確實有可能帶來安全風險。
但作為一個建筑師,我想說:陽臺總得滿足活荷載標準值≥2.5 kN/m2(約250公斤/平方米)的規范要求吧。而封陽臺的這點重量應該還是可以承受的,所以安全性不是封陽臺最大的影響因素。
但是私自封陽臺,后封的玻璃窗與墻體固定的地方,不可避免會破壞外墻保溫等構造層次,增加了外墻滲漏的可能性,這是真實發生的對建筑的傷害。
所以基于以上幾點,我認為私自封陽臺是自私的行為,當然也是違法的行為,應該受到譴責和處罰。
03
因地制宜
但一直以來,封陽臺這種行為在神州大地遍地開花,似乎是一種慣例。那么建筑大師是不是要尊重下這種習慣呢?
建筑設計一直強調在地性,要因地制宜的進行設計。而在上海乃至華東地區,人們群眾封陽臺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而建筑大師卻不管不顧,直接照搬了自己在歐洲的做法,是否有點欠考慮呢?
上圖是英國海德公園項目的陽臺,確實非常高技派。但人家沒有晾曬衣物的習慣,而國內即使是再高級的住宅,都免不了要在陽臺上曬衣服。(如下圖,被子一掛,鄉土氣立刻上來了)
所以有網友提出說:像邊上那個保障房那樣,設計伊始就考慮封陽臺就挺好,省得大家私自封陽臺,看上去亂七八糟的。(如下圖)
但當時,如果商品房的外立面和保障房沒點區別,又會有消費者跳出來說大師不懂設計,將好端端一個項目都設計成了保障房。
建筑設計本來就是一個誰都能說上幾句的行當,所以大師是不是不接地氣,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04
后續
對于這種私自封陽臺的行為,觀眾們可能最關心的是:后續會不會拆?
從了解的情況來看,該項目的物業已經把其中一戶業主給告了,法院也給出了意見:拆除并恢復原狀!(如下圖)
所以不得不說,上海是一個非常講原則的地方。不是誰鬧誰有理,也不是誰脖子粗、誰就能多吃多占。
有了第一個判例之后,我相信大師的作品算是保住了。但大師如果泉下有知,是不是會反思一下自己的設計呢!
05
結束語
關于封陽臺的文章,這幾年我其實已經寫了不少了。而今天再寫,不過是因為大師作品,影響比較大而已!
從人民群眾的實際使用來說,大多數家庭還是覺得封陽臺更實用的,所以不管是建筑大師,還是政府監管部門,都應該尊重這種需求。
但是作為單個小業主,你在購房之前就應該想清楚。如果樓盤明文規定了不能封陽臺,那入住之后就應該尊重規則,而不是做“失信人員”。
封陽臺好,還是不封陽臺好,這只是各花入各眼的選擇問題。但請買定離手,切莫朝三暮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