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6名學生在選礦廠參觀學習浮選工藝過程中不幸溺亡,持續引發關注。7月24日深夜,一名畢業于東北大學的業內人士接受南都N視頻記者采訪時介紹,浮選法本身是很成熟的有色金屬選礦方法,諸如浮選槽等設備在行業內也十分通用,但人員墜入礦漿的事故卻是極其罕見的。或許也是因此,涉事企業在日常管理時產生了疏忽。
中國黃金內蒙古礦業選礦部浮選車間。
6名大學生是7月23日上午,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參觀學習浮選工藝過程中,因格柵板脫落墜入下方的浮選槽,最終造成溺亡的悲劇。
業內人士告訴南都N視頻記者,目前在行業內,很多有色金屬的選礦方法都是以浮選法為核心,基本上都使用浮選機。從山里開采出的礦石經過破碎研磨,變成較小的顆粒后,被送入浮選機中攪拌,在此過程中使用起泡劑、捕收劑等藥劑,將金屬從礦石里分離出來。而涉事企業的銅鉬礦浮選設備,相對而言更大型,浮選槽也特別大。其上方的格柵板是一塊一塊拼合的,這樣更便于日常檢修。
對于格柵板載荷后斷裂、站在上面的人直接墜入礦漿的情形,上述業內人士直言難以想象,“我們內部討論,都覺得這種事情極其罕見,以前從來沒聽說過”,甚至覺得“應該不太可能發生”。作為東北大學的畢業生,其回憶說,在校期間每年都去實習,但普通的實習不會太靠近浮選機,如果是簡單的參觀,可能還會走專門的參觀走廊。
而在企業的日常生產中,浮選機啟動之后并不需要人工介入,就可以自行運轉,“正常來講,人很少會專門走到那里面,除非是加藥劑,或者取樣時,才會站在格柵板上操作。”對于人員近距離接觸設備時如何安全生產,業內也有相應的標準和規范,“比如必須佩戴安全帽,哪些區域不能站人,哪些區域承重多少,應該與哪些區域保持一定距離……正常來講都有標識。這些格柵板肯定也要進行定期的檢查和更換。”
據其分析,或許也是因為人員墜入礦漿的事故極其罕見,令涉事企業在日常管理時產生了疏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設備很大,在檢修過程中忽略了一些細節,或者沒有特別注意把格柵板焊緊。”此次事故,令很多從業者感到驚訝和痛心,也必將為安全生產管理敲響警鐘。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侯婧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