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到來,“博物館熱”持續(xù)升溫,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家博物館紛紛延長開放時間、調(diào)整閉館日,有些博物館還推出“博物館奇妙夜”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博物館錯峰、延時開放既配合了暑期各類特色展覽與教育活動,也為公眾提供了更靈活、更從容的文化體驗。
長期以來,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所的開放時間與社會主要工作時間高度重合,上班族、學生群體只能利用周末和節(jié)假日前往參觀。集中觀展帶來的門票緊張、排隊久、體驗差等問題,在暑期尤為明顯。部分博物館在暑期將周一閉館調(diào)整為周二閉館或取消閉館日,并推出晚間延時開放服務。這一系列拉長博物館服務鏈條和周期的舉措,釋放了場館接待潛力,回應了公眾日益多樣化的文化需求,體現(xiàn)出公共文化服務的升級,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供給邏輯。
博物館錯峰延時開放,在拓展公共文化覆蓋面、提升社會教育觸達度的同時,也激發(fā)了文旅消費新活力。從運營層面看,錯峰延時不僅優(yōu)化了客流分布、緩解了高峰擁堵,還通過夜間活動、文創(chuàng)市集、沉浸演出等形式豐富了博物館的功能邊界。比如,在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的帶動下,周邊酒店預訂量增長超過20%,文博夜場正成為推動文旅融合的重要引擎。
要讓延時開放真正“延”得下去、辦得長久,還應在管理和運營上下更多功夫,比如,做好人力、安保、電力、文物保護等資源再配置,以及安排好講解服務、應急保障等,努力讓游客玩得安心愉快。部分博物館已在探索更具彈性的運行模式,如引入第三方運營、劃定延時展區(qū)、動態(tài)調(diào)整時間段等,力圖在保障文物安全與提升觀展體驗之間找到平衡點。
博物館和相關(guān)管理方在擴展服務的同時,也不能放松制度設計和規(guī)范引導,可以通過建立“白名單”講解制度、設置二維碼溯源票務、大數(shù)據(jù)實時監(jiān)測異常交易等方式,讓延時服務既熱鬧又有序。未來,延時服務的推進還應因館施策、因需施策,避免一刀切、一哄而上,也不能重形式、輕內(nèi)容,要推動這項文化惠民服務最終實現(xiàn)可持續(xù)。(作者:劉沛愷 來源:經(jīng)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