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章內容是對前三章內容的補充和延伸,將常見問題提煉為有理論支撐的論點,有助于讀者更容易接受本書/本手冊所傳遞的邏輯和工作理念。
營養學監測評估干預主要工具的選擇與應用
1. 認知誤區澄清
(1)指南依賴現象
典型表現:直接套用指南推薦工具作為金標準。
糾偏要點:①指南本質為決策輔助工具,非強制執行規范;②需考量指南制定背景與當前場景的時空差異;③關注工具推薦等級背后的證據強度(如僅 B 級推薦需審慎采用)。
(2)工具完美主義
典型認知:“存在適用于所有場景的理想工具”。
科學認知:①工具效能=敏感度×特異度×場景適配度; ②臨床營養工作存在“雙70%定律”:70%案例適用常規工具,30%需定制化方案。
2. 工具選擇方法論
(1)適配度三維評估:①對象特征,人群代謝特點/共病情況/數據可獲得性;②工具特性,信效度水平/操作復雜度/耗時成本;③場景需求,篩查→評定→干預不同階段的差異化需求。
(2)三步篩選法:參見圖 5-2。每輪排除需記錄淘汰依據,形成可追溯決策鏈。
(3)可靠性驗證指標
1)內部一致性:操作者應用同一工具結果差異率<15%。
2)外部穩定性:不同工具評估結論趨同率>65%。
3)臨床相關性:評估結果與干預效果相關系數 r≥0.4。
3. 臨床應用警示 工具誤用常表現為下述"三重背離":
(1)評估結果與臨床表現矛盾。
(2)不同工具結論顯著分歧。
(3)重復測量波動幅度異常。
出現上述情況需啟動工具再評估程序,參照《臨床營養工具動態更新 SOP》執行。
*聲明:本電子單冊為公益性原創作品; 任何機構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剪輯、修改、摘編或以其他方式復制并傳播本手冊的內容。
【會診手冊3.0】為《臨床營養管理——基礎、技能與案例》紙質書籍的公益性配套電子書,如需購書,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打開鏈接文章,下劃至最后,在該文末尾處有購書鏈接,可直接點擊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