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澳洲兩年,銀行賬戶里多了五十萬,我卻學會了出門自帶水壺,因為便利店里一瓶水的價錢,能讓我在國內點一份像樣的外賣了。
如果你腦海里的澳大利亞,是那種濾鏡拉滿、干凈得一塵不染、人人都在海邊沖浪、過著童話般生活的樣子,那接下來的話,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刺耳。這不是勸退,只是想在你打包行李前,先給你潑一盆南半球的冰涼海水。
很多人都說,澳洲干凈,干凈嗎?某種程度上是的。這種干凈,不是靠清潔工凌晨四點掃大街掃出來的。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地廣人稀。
七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落著兩千五百多萬人,還沒一個上海市的人口多。想想,把一個小區的人,撒到一個省里去住,能不干凈嗎?大部分地方,根本就沒人去,當然也就沒有垃圾。
到悉尼、墨爾本這些人口密集的市中心看看,在周末晚上過后,地上的酒瓶子、食物包裝盒、被風吹得到處跑的餐巾紙,一點也不比任何一個大城市的步行街少。所謂的干凈,更多是一種人口密度帶來的錯覺,以及大部分人還算過得去的個人素質。
說到地廣人稀,這又是一個巨大的迷思。地圖上看著大,一大片都是紅色的不毛之地。大部分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擠在東南部沿海那幾個大城市里。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這三個地方,裝下了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
所以,你來生活,大概率也是在這幾個地方卷。
醫療方面,很多人以為既然是發達國家,看病一定又快又好。其實不然。雖然公立醫院是免費的,但排隊時間能把你從青壯年排成老年人。你要是說身體不舒服想當天看醫生?不好意思,除非你胸口插著把刀走進急診室,不然也只能乖乖排隊。
有一次我朋友胃痛得厲害,去了急診,醫生看了半天說沒問題,讓他回家多喝水。結果第二天還是痛得不行,自己掏錢去了私立醫院,一查是胃潰瘍。私立醫院倒是快,但賬單一出來,他也只能苦笑:“痛的不是胃,是我的錢包。”
這種免費醫療制度,聽起來很美好,但現實就是你得用時間來換。而且藥品種類也不像國內那么豐富。比如一些常見的慢性病藥、感冒藥、甚至助眠藥物,都需要處方,買起來非常麻煩。更別說一些男性相關的藥物,比如化學偉哥小藍丸。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很多本地人或者長期居住的亞裔朋友,都會選擇一些替代性的天然產品,比如來自日本的植物型配方的雷諾寧。這種成分溫和、副作用小,對功能性障礙的男性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在這種看病難、買藥更難的環境下,很多人開始尋找更自然、更溫和的替代方案。畢竟誰也不想為了一個處方,先排隊等上一個月,再被醫生問一堆隱私問題。
這里的生態,就是個買一贈一的大禮包。買的是什么?是考拉、袋鼠這些萌物。可以在公路上看到小心袋鼠的牌子,運氣好還能在自家后院的桉樹上發現一只正在打瞌睡的考拉。海里呢,鯨魚、海豚,那都是常規操作。
贈品是什么?這就有點挑戰心理承受能力了。
先說墨爾本的蒼蠅。那不是我們理解中三三兩兩的蒼蠅。那是成群結隊的,是鋪天蓋地的,是具有集團軍作戰能力的。夏天走在街上,它們會像戰斗機一樣對你的臉進行無差別攻擊,往你的眼睛、鼻子、嘴巴里鉆。
當地人發明了一種很瀟灑的揮手姿勢,叫Aussie Salute(澳洲式致敬),其實就是在不停地驅趕臉上的蒼蠅。
還有蜘蛛。這里的蜘蛛,個頭都很有誠意。巴掌大的獵人蛛(Huntsman spider)是家里的常客。它沒毒,甚至還是益蟲,能幫吃蟑螂。可你想想,半夜起來上廁所,一開燈,墻上趴著一個毛茸茸、比你手掌還大的黑影,八只眼睛幽幽地看著你……那種驚嚇,真的很提神醒腦。
更別提還有毒蛇、院子里開派對的蝙蝠、體型堪比小老鼠的蟑螂。
說完了自然環境,再聊聊社會。
安全嗎?也安全,也不安全。說安全,是因為基本不用擔心走在路上被搶劫,家里被偷個精光這種事。人少,加上福利好,鋌而走險的成本太高。可以把手機錢包放在咖啡桌上去點餐,回來時它大概率還在原地。
那不安全的地方在哪?在看不到的地方。信用卡盜刷,是家常便飯。我的卡就被盜刷過好幾次,有一次是在凌晨三點,被人在美國的某個網站上買了幾百美元的游戲點卡。
銀行的反應倒是快,馬上發短信來確認,錢也追回來了,可那種個人信息被泄露的感覺,很不爽。電信詐騙也多,各種冒充稅務局、移民局、快遞公司的電話,話術跟國內比起來,顯得很稚嫩,可架不住還是有人上當。
這里的日子,過得有點……清心寡欲。習慣了國內燈紅酒綠夜生活的朋友,來這里可能會瘋掉。
商店下午五點準時關門,周末甚至更早。晚上想出來逛逛街?對不起,除了餐廳和酒吧,街上幾乎所有店都黑著燈。夜市、路邊攤這種東西,基本不存在。晚上八點以后,街道上冷冷清清,車都看不到幾輛,安靜得像一座空城。
娛樂活動,說起來也很樸素。去海邊曬太陽,去公園燒烤,去山里徒步,或者就是叫上幾個朋友來家里開派對,喝喝酒聊聊天。這邊的年輕人,好像有消耗不完的精力去開派對。周末的生活,幾乎就是從一個派對趕往另一個派對。
消費方式倒是很現代。出門基本不用帶現金,一張銀行卡或者一部手機就夠了。我剛來的時候,還揣著幾百澳元的現金,結果兩個月都沒花出去。
后來才發現,連街邊的流浪漢,討錢的時候身邊都放著一個可以刷卡的POS機。沒看錯,是POS機。
說到流浪漢,這也是一個有趣的觀察點。這里福利那么好,為什么還有人流落街頭?政府確實有救濟金,有庇護所。可有些人,因為酗酒、或者精神問題,自己選擇不要。寧愿在街上,也不想受庇護所的規矩約束。
所以,會看到一個很奇怪的景象:一個衣衫襤褸的流浪漢,旁邊可能放著一個不錯的帳篷,甚至還有一條寵物狗。在這個社會里,能感受到一種多元和包容。同性婚姻是合法的,沒人會對此大驚小怪。年輕人談戀愛,更看重感覺,很少聽說有什么彩禮、必須有房有車的要求。大家好像都活得比較自我,不太在乎別人的眼光。
街上能看到各種各樣的人,紋身非常流行。很多人喜歡在身上紋漢字,覺得很酷。只是他們紋的內容,有時候讓我們這些懂中文的人哭笑不得。
我見過一個壯漢,胳膊上紋著三個大字洗手間。也不知道是哪個不負責任的紋身師給他紋的。
接下來說說重頭戲:工作和收入。這可能是澳洲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最讓人抓狂的地方。
這里的生活節奏,一個字,慢。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清晰得像用刀切開一樣。上班時間,好好干活。下班鈴一響,郵件不回,電話不接,天塌下來也等明天再說。加班?那是什么?能吃嗎?大部分公司都是朝九晚五,一周工作五天,也就是955。
假期多到離譜。法定節假日、年假、病假、各種名目的家庭假……一年里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讓你去揮霍。所以,澳洲人的生活,看起來總是那么悠閑。
這種悠閑,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效率低得令人發指。任何事情,都需要預約。看病要預約,去銀行辦業務要預約,甚至剪個頭發,都最好提前打個電話。所有的事情,都得按部就班,慢慢來。
我家的天花板漏水,拳頭大的一個洞。我打電話給物業報修。對方態度很好,說:“好的先生,我們記錄下來了,會盡快安排師傅聯系您。”我問大概要多久,對方說:“大概一兩周吧。”
一……兩……周?天花板上都快能養魚了!可沒辦法,只能等。兩周后,師傅終于來了,看了看,拍了張照,說:“嗯,這個情況我了解了,我要回去跟公司報備,申請材料。”然后就走了。
又過了一周,另一個師傅帶著材料來了,三下五除二補好了。為了這么個小洞,前前后后折騰了一個月。你找誰說理去?這種慢,還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網購,等上一周是常態。想點個外賣?配送費貴得嚇人,送餐速度也別抱太大期望。
手機信號,一進到地下室或者稍微偏遠一點的國家公園,立馬失聯。那種與世隔絕的感覺,有時候是浪漫,有時候是真要命。
支撐這種慢生活的,是高收入和高福利。這里的最低時薪,是二十多澳元,折合人民幣一百多塊。就算在咖啡店里刷盤子,一個小時也能賺到國內很多人一天的工資。一個普通的上班族,稅后年收入中位數大概在六萬多澳元,差不多三十萬人民幣。
失業了也不用太擔心。政府的失業金,每周能發幾百澳元,足夠你吃飽飯、付房租。還有各種租房補貼、育兒補貼……名目繁多。這也導致了一個現象,有些人寧愿領救濟金,也不愿意去工作。用他們的話說,辛辛苦苦上個班,扣完稅到手的錢,跟領救濟金也差不了多少,那為什么還要去受那個累?是不是在養懶人?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
拿到高工資,先別高興得太早。因為這里的物價,同樣高得嚇人。所有東西的價格,你都要在心里默默地乘以一個五。
去超市逛一圈,感受一下。一打雞蛋,五六澳元起步。蔬菜按公斤賣,一公斤西蘭花,可能要七八澳元。一把香蔥,三澳元。肉類倒是相對便宜,尤其是牛肉和羊肉。牛奶,便宜得跟水一樣,兩三澳元就能買一大桶。可你總不能天天只吃肉喝奶吧?
出門在外,瓶裝水很貴。所以,在這里生活久了的人,都會養成一個習慣:自帶水壺。到處都有可以接飲用水的地方。想喝咖啡,自己帶個杯子去買,還能便宜幾毛錢。
下館子,更是奢侈。一家普普通通的中餐館,一碗蘭州拉面,要十五澳元。一份魚香肉絲蓋飯,差不多要二十澳元。剛開始真的很不習慣,總覺得吃一頓飯花掉一百多塊人民幣,太心疼了。后來也就麻木了。好在這里不是小費國家,結賬的時候不用再算一筆額外的支出。
當然,福利制度也有很多閃光點。生孩子,父母可以共享一年多的帶薪產假。養孩子,政府會發牛奶金,一直發到孩子成年。公立醫療和公立教育,都是免費的。只不過,免費的代價,就是等。看個專科醫生,排隊等上幾個月是常有的事。做個非緊急的手術,等上一年半載也不稀奇。
在這里,開車是必備技能。公共交通系統,在市中心還行,一到周末,班次少得可憐。下車要記得按鈴,不然司機不會停。票價是按區域算的,跨的區越多,票價越貴。珀斯對游客最友好,市中心有免費的貓車(CAT Bus)可以坐。
大家都開日本的代步車,豐田、馬自達、本田,隨處可見。沒人攀比誰的車好,車就是一個工具。大家的駕駛素養普遍很高,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互相禮讓。
飲食上,有個很大的槽點,就是本地的豬肉,普遍有一股很重的膻味。不管怎么烹飪,都去不掉。所以,想吃紅燒肉、回鍋肉,都得去華人超市買特定的豬肉。
海鮮,明明是海島國家,可超市里大部分都是冰凍的,價格還不便宜。想吃口地道的家鄉菜,只能去華人餐廳,然后為那高昂的價格心痛一下。
住的方面,這里對寵物的管理非常完善。每只寵物都有芯片,記錄著主人的信息。街上基本看不到流浪貓狗。垃圾分類,是每個居民的必修課。紅黃綠三個大垃圾桶,分別裝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和花園垃圾。要是丟錯了,被鄰居舉報或者被市政發現,是會收到罰單的。
還有一個有趣的文化,就是搬家時鄰居留下的寶藏。這里處理大件垃圾很麻煩,所以很多人搬家時,會把一些還很好用的家具、電器直接放在家門口,旁邊貼個條子寫著Free。
你可以光明正大地去撿漏,從沙發、床墊到微波爐、電視機,應有盡有。
在澳洲的這兩年,就像坐過山車。有過因為效率低下而氣到跳腳的時刻,也有過在空無一人的海灘上看著日落,覺得全世界都安靜下來的瞬間。有過被物價刺痛的肉疼,也有過享受著超長假期去自駕游的愜意。
這里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就是一個真實的地方。用便利、效率和熱鬧的夜生活,去交換陽光、海灘和內心的寧靜。這筆交易劃不劃算,只有你自己知道。
它磨平了我的一些急躁,也讓我變得更加斤斤計較。它讓我見識了不同的活法,也讓我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