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真是贏嘛了呀!
怪不得有底氣對中國攤牌了。
短短24小時內,3個中國鄰國跟特朗普簽署貿易,其中一個鄰國令大家都沒想到。
隨著這些協議的達成,特朗普不僅成功推動了美國的經濟利益,還巧妙地制造了對中國的外交壓力。
特朗普此舉無疑是打算將中國置于一個更加復雜的國際局面中,以此迫使中國在接下來的貿易談判中做出更多妥協。
菲律賓:被迫妥協的“貿易盟友”
早在特朗普宣布對菲律賓征收20%的關稅時,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就坐不住了。
因為美國是菲律賓的重要經濟伙伴,高關稅會打擊菲律賓出口并加重國內經濟壓力。
于是,馬科斯決定親自赴美,企圖通過面對面的談判來化解這一危機。
根據媒體報道,7月22日,馬科斯在與特朗普會晤后,終于達成了一項新的貿易協議。
特朗普通過社交平臺宣布,雙方就關稅問題達成了共識——美國將對菲律賓出口產品征收19%的關稅,而菲律賓則對美國市場實施零關稅。
19:0,還是馬科斯親自出馬的結果,這比例,怎么看都是美方占上風。
為什么要簽呢?
菲律賓國內因為經濟問題,菲律賓民眾早就對馬科斯政府不滿了。
幾個月前馬科斯的支持率就不斷下降。
此時,馬科斯急需通過外交談判獲取經濟上的突破,如今協議達成了,不知道這個結果他回去好不好向民眾交代。
印尼:從資源合作到軍事“投資”
與菲律賓的協議相比,特朗普與印尼的協議顯得更加復雜且具有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
特朗普與印尼政府達成協議后,美國將對印尼征收19%的關稅,但印尼承諾向美國開放市場,并取消99%的關稅壁壘。
此外,印尼還承諾購買價值 150 億美元的美國能源、價值 45 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以及 50 架波音飛機。
協議里還有一個核心的要點,印尼將為美國提供大量的礦產資源,尤其是全球戰(zhàn)略性礦產之一——鎳。
鎳是電動車電池的核心原料,也是軍工高端合金中的重要成分。
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鎳等關鍵礦產的需求量暴增,美國政府早已意識到要打破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尋找新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
印尼,作為全球最大的鎳礦生產國之一,成為了特朗普眼中的“突破口”。
這一看協議就不對等,印尼為什么要簽呢?
一方面,印尼確實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普拉博沃上臺后設定了將印尼經濟增長率提升至 8% 的目標,所以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他曾表示印尼需要吸引約 6000 億美元投資。
特朗普宣布與印尼達成協議,印尼承諾購買價值 150 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45 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以及 50 架波音飛機。
這些訂單在一定程度上能為印尼經濟帶來資金流入,例如購買能源產品和農產品會促進相關產業(yè)的資金流動和就業(yè)。
另一方面,印尼在資源供應方面對美國的合作也充滿了潛力,通過簽署協議,印尼不僅可以穩(wěn)固國內經濟,甚至還可能通過與美國的資源合作,爭取到未來更多的國際投資和技術支持。
日本:急轉彎的妥協
然而,最讓人意外的莫過于日本的態(tài)度轉變。自特朗普宣布對日本的汽車加征25%的關稅以來,日本政府一直堅決反對,且與美國的談判進展緩慢。
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多次前往美國,與特朗普政府展開艱難的談判,但一直未能達成滿意的協議。
特朗普則一度表示“日本缺乏誠意”。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7月22日,日本突然宣布與美國達成了一項貿易協議,根據協議,美國對日本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由 25% 降至 15%,日本將向美國投資 5500 億美元。
且美國將獲得其中 90% 的利潤1。此外,日本還將向美國開放汽車、卡車、大米及其他農產品和商品市場。
政治壓力與外交妥協
這一轉變的背后,除了特朗普的強硬外交策略外,還與日本國內政治的動蕩密切相關。
近期,日本的參議院選舉結果顯示,執(zhí)政聯盟未能獲得過半數議席,首相石破茂面臨下臺危機。
在選舉失利后,石破茂急需一項能夠挽回政治局面的成果,而與美國的貿易協議恰恰成為了“救命稻草”。
這項協議不僅為日本提供了經濟上的支撐,還能在外交上為石破茂政府贏得一些分數,緩解國內政治壓力。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日本態(tài)度突然軟化。
特朗普的“外交詐術”:以他國為棋子,逼迫中國妥協
特朗普的外交策略并不僅僅是簡單的貿易協議簽署,它背后隱藏的是一種精妙的外交“詐術”。
通過與菲律賓、印尼和日本等國達成協議,特朗普實際上是在為自己在與中國的未來談判中積累籌碼。
他在多個場合中透露,“我可能很快會訪問中國”,這不僅是外交上的客氣話,更是一種策略性的信息傳遞。
特朗普通過“制造壓力”的方式,暗示中國在全球經濟秩序中的獨特地位可能會受到挑戰(zhàn)。
尤其是當菲律賓和印尼相繼與美國簽署協議后,特朗普通過這種方式向中國傳遞了一個信息:即使中國在經濟上占有重要位置,但它依然面臨著與美國及其盟友之間的競爭與博弈。
特朗普希望通過這一系列外交手段,逼迫中國在即將到來的貿易談判中作出更多讓步,以確保美國能夠在全球貿易中占據更加有利的位置。
如今,三個國家的協議細節(jié)不同,但邏輯卻是一樣的,他們都選擇在特朗普面前妥協了。
所以,手里已經握住了三個國家的協議的特朗普可能有了底氣,向中國攤牌了。
7 月 22 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時,被記者問及計劃何時訪問中國,他回答稱可能在 “不遠的將來” 訪華。
還表示“稍微有一點遠,但也不會太遠…… 我們會盡快做出決定”,此外,特朗普還提到自己收到了很多人的邀請,會很快做出決定。
他話的意思是,我很忙,而且有很多選擇,他這么說無非就是要保持自己的高姿態(tài)而已。
中國的反制:金融戰(zhàn)與稀土戰(zhàn)略
隨著特朗普不斷通過外交手段和貿易協議“逼迫”中國,后者也沒有坐以待斃。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18日報道,中國連續(xù)三個月減持美國國債。
根據美國財政部17日發(fā)布的5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中國5月減持9億美元美國國債至7563億美元,這是中國連續(xù)第三個月減持美國國債。
減持的背后,除去對美國金融泡沫的規(guī)避,還展現了中國在金融領域反擊美國“金融戰(zhàn)”的意圖。
通過減持美債,中國既能減少對美國經濟依賴,也能通過減少其債務持有量,提升自身經濟安全。
除了金融領域的反制,中國還加大了對戰(zhàn)略性礦產的控制。
其中,鍺與銻這類稀土金屬的出口限制成為關鍵。
根據6月出口數據,鍺同比下降95%,銻下降88%,這些數據表明,中國正通過限制這些關鍵材料的出口,對美國制造業(yè)和軍工產業(yè)形成精準打擊。
鍺和銻在芯片制造和軍事裝備中具有重要作用,美國國防情報公司戈維尼發(fā)布的報告指出,美國超 1900 種武器系統的關鍵礦產依賴于中國
中國加強對關鍵礦產的出口管制可能會沖擊美國四分之三以上的武器供應鏈。
因此,中國限制鍺、銻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美國制造業(yè)和軍工產業(yè)形成精準打擊。
不僅如此,中方還加強了對稀土出口走私的打擊,堵死一切非官方渠道。這些舉措顯然是在卡住美國產業(yè)鏈的咽喉位置。
但不管怎么說,中方都不會妥協,貿易本該平等互利,而不是單方面的命令和施壓。
中國在國際交往中一直秉持相互尊重、平等對待、互利共贏的原則。
中方始終強調談判必須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互惠互利的前提下開展。
如果損害國家利益,那無論面對怎樣的壓力和挑戰(zhàn),中國都不會妥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