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暑期檔電影廝殺正酣,《南京照相館》的出現算是給略顯平淡的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這部沒有鋪天蓋地宣傳的戰爭片,靠著扎實的劇情和演員的爆發力,讓觀眾在影院里哭到窒息。尤其是高葉的哭戲,明明演到五官皺成一團,卻被網友夸 “比整容式演技還厲害”,順帶打臉了一眾只會瞪眼噘嘴的假哭演員。
高葉在片中飾演一位民國女演員,從穿旗袍登臺的風光,到戰亂中裹著破布麻衣逃亡,她的哭戲幾乎貫穿了角色命運的轉折點。有一場戲是她攥著被日軍撕碎的戲本,蹲在廢墟里哭, 不是無聲落淚的隱忍,而是帶著嘶吼的哽咽,嘴角撇到發酸,眉頭擰成疙瘩,眼淚混著灰在臉上沖出兩道印子。鏡頭懟近時,能看到她顫抖的睫毛和發紅的眼底,連脖子上的青筋都在跟著用力。
還有一場戲更絕:她親眼看到孩子被摔死,先是愣住,嘴唇哆嗦著說不出話,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砸在懷里的孩子身上。幾秒鐘后,她突然爆發出一聲壓抑的哭喊,五官猙獰到幾乎變形,卻沒讓人覺得 “丑”,反而讓人跟著心臟發緊。有觀眾說:“她哭到猙獰的時候,我反而不敢喘氣,好像一呼吸就會打擾到角色的痛苦。”
這才是哭戲該有的樣子,不是為了好看而控制表情,而是讓情緒牽著五官走。反觀現在不少演員的哭戲,簡直成了 “顏值翻車現場”。楊超越在古裝劇里哭的時候,永遠是瞪著眼睛撇著嘴,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卻掉不下來,被網友調侃 “像被人搶了糖的小朋友,委屈里帶著點不服氣”。更尷尬的是,這樣的表演還被硬吹成 “破碎感”,讓人忍不住想問:“觀眾到底是沒見過真破碎,還是被審美降級 PUA 慣了?”
趙露思的哭戲則是另一種套路:明明演的是喪親之痛,卻非要擠眉弄眼地仰頭望天,嘴角咧到能看到后槽牙,眼淚半天不見一滴。有網友截了圖做成表情包,配文 “這是哭還是在練表情管理?” 其實觀眾對哭戲的要求真不高,不用非得梨花帶雨,至少得讓情緒落地。就像 15 歲的舒暢演 “喪子之痛”,嘴唇微抿,眼淚順著臉頰往下淌,沒什么夸張動作,卻讓人一看就知道 “這人心碎了”。
高葉的厲害之處,在于她敢 “丑”。她在《南京照相館》里的哭戲,沒有刻意維持美感,該皺眉時絕不舒展,該咧嘴時絕不收著。有一場戲是她聽到抗戰民歌,明明想忍住眼淚,卻還是從眼角滲出淚來,嘴角繃得發白,眼神里一半是絕望一半是倔強。這種層次分明的哭戲,比那些 “五官亂飛卻沒情緒” 的表演高級太多。
其實這不是高葉第一次靠哭戲出圈。在《狂飆》里,她演的大嫂陳書婷,哭戲也帶著股狠勁。丈夫被暗殺時,她沒有嚎啕大哭,而是攥著拳頭,眼淚在眼眶里打轉,眼神卻像淬了冰 ,那種 “怕但不能輸” 的勁兒,全在眼淚里藏著。現在看她在《南京照相館》里的表演,能明顯感覺到她對角色的理解:哭不是目的,是讓觀眾透過眼淚看到角色的靈魂。
對比之下,有些演員的哭戲就像完成任務。要么瞪大眼睛硬擠淚,要么捂著臉假抽泣,連最基本的情緒連貫都做不到。難怪有觀眾說:“現在的演員連哭都需要特效輔助,高葉這種敢把真實痛苦寫在臉上的,反而成了清流。”
《南京照相館》能讓觀眾共情,除了劇情扎實,和演員們的 “真” 分不開。王傳君在首映禮上哭到哽咽,王驍演的照相館老板在廢墟里顫抖著按下快門,高葉在破廟里抱著孩子無聲落淚 , 這些沒有刻意設計的哭戲,反而比教科書式表演更有力量。
說到底,觀眾反感的從來不是 “哭不好看”,而是 “哭得不真誠”。高葉的哭戲之所以能封神,是因為她讓觀眾相信:“這個角色此刻就該這么痛。” 而那些只會瞪眼噘嘴的假哭演員,與其在鏡頭前硬擠眼淚,不如好好琢磨:“如果我是這個角色,現在會是什么心情?”
畢竟,演技不是比誰哭得美,而是比誰能讓觀眾跟著痛。高葉做到了,這就夠了。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