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3 號那天,北京地鐵里挺安靜的,大伙兒要么低頭刷手機,要么閉目養神,忽然上來一家三口,一下子把車廂里的平靜打破了。
走在前頭的是個大姐,看著也就四十多歲,穿得挺精神 —— 手里拎著個棕色的手提包,腳上一雙橙色運動鞋,頭發打理得整整齊齊,旁邊跟著個半大的孩子,后面還跟著個外國男士,應該是她老公。
剛站穩沒一會兒,大姐就扯著嗓子跟孩子說:“你瞅著啊,這兒就是中國,沒人給你讓座的,你得適應這里的 environment(環境)。” 這話一出來,周圍人都抬頭看她,明明是一口地道的中國話,怎么聽著這么別扭呢?
她似乎覺得不說兩句英文顯不出自己 “有見識”,跟孩子說話時,時不時就蹦出個英文詞兒。一會兒說 “在 America(美國)可不一樣”,一會兒又說 “那邊的人都懂 courtesy(禮貌)”,那語氣里的得意勁兒,好像在國外待過幾年,就比旁人高出一頭似的。
有個二十來歲的小伙兒忍不住了,他自己在美國讀了四年書,這會兒實在聽不下去,就插了句嘴:“大姐,我在國外待了這么久,也沒見著哪兒的地鐵比咱這兒干凈,更沒聽說過讓座是必須的。再說了,公共場合這么大聲說話,不管在哪個 country(國家),都不合適吧?”
這話可把大姐惹火了,嗓門一下子又拔高了八度:“我跟我兒子說 private talk(私人談話)呢,你插什么嘴?你在美國待過怎么了?白待了!連 basic(基本的)尊重都不懂!” 她一邊喊,一邊瞪著小伙兒,那架勢像是要吃人。
罵到興頭上,眼瞅著旁邊座位上坐著個背著書包的小男孩,大概也就十歲出頭,安安靜靜沒吭聲,她竟順嘴就罵了過去:“看什么看?小屁孩懂個屁!也不知道讓座,這里的人都一個德性!”
旁邊有個戴眼鏡的大哥看不過去,慢悠悠地說:“聽你這話,好像美國啥都好,那你挺適合在那兒生活的。” 大姐一聽,立馬笑了,趕緊接話:“可不是嘛,我們本來就不常在這兒 stay(待著)。”
大哥接著說:“那你就更沒必要逼人家讓座了啊。你看你兒子這不已經坐下了嗎?旁邊那小孩招你惹你了,你連人家一起罵?” 大姐這才有點不自在,嘴硬道:“我沒逼啊,我就是跟我兒子聊天,誰逼他們了?”
這時候,一個穿校服的大學生實在忍不住了,皺著眉說:“您這么想讓孩子舒舒服服坐著,自己買輛車不行嗎?非坐地鐵,還嫌這嫌那的,裝啥有錢人啊?”
這話算是說到大姐痛處了,她臉一下子漲得通紅,指著大學生就罵:“你算老幾?你算老幾啊!” 地鐵安保員趕緊過來勸,讓她少說兩句,她卻像沒聽見似的,一個勁兒嚷嚷著要報警,最后也沒真撥電話。
從頭到尾,她那個外國老公就站在車門邊,一句話沒說,眼神飄來飄去,不知道是聽不懂中文,還是覺得她在這兒吵吵鬧鬧太丟人。
其實大伙兒也不是不愿意讓座,只是大姐這事兒做得實在不地道。四十多歲的人,不算老,孩子也不小了,站一會兒累不著。可她偏要拿 “國外多好多好” 說事兒,還對著無辜的小孩撒氣,對著自家孩子貶低自己的國家,這就讓人心里不舒服了。公共場合說話辦事,總得講點道理,顧點臉面,老拿國外說事兒,真沒必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