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早間,中金黃金發布情況說明,7月23日,東北大學6名學生在其控股子公司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參觀學習浮選工藝過程中,因格柵板脫落墜入浮選槽并溺亡。另有1名老師受傷。24日傍晚,當地相關部門表示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將成立調查組,提級調查。
這么大的安全事故,一則情況說明顯然無法窺探事情全貌,幾句道歉也無法抵消生命逝去之痛。6名大學生正值青春,未來無限好,但誰能想到,只是來參加實習,就再也回不去了,而且還是以如此觸目驚心、出人意料的方式。悲劇給他們的家庭、親人和朋友帶來的痛苦和煎熬是無法想象的,令人惋惜、唏噓之余,還有驚詫與憤怒,也留下一堆問號。
公開資料顯示,此次出事的浮選車間,2024年安全環保事故為零、職業健康事故為零、安全生產事故為零,實現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標。一個標榜“零事故”的安全車間,卻保證不了幾個學生的安全,發生這么駭人聽聞的安全事故,如此大的“反差”,問題究竟出在哪?
情況說明中提及,當時大學生們是因格柵板脫落墜入浮選槽。難道是格柵板有問題?是否存在設備維護缺失或設計缺陷?即使涉事礦業公司2月官方文件顯示曾更換浮選車間格柵板,這也不代表格柵板的安全性有保障。之前去過現場參觀的學生也表示,如果是7個人站在格柵板上,板子可能會受不住。而且,浮選槽中的礦漿水具有腐蝕性和高溫風險,“人掉進浮選槽,基本沒有生還的希望。”既然如此,安排學生到這么高危的生產一線參觀,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就算有非去不可的理由,現場有沒有引導?有沒有做基本的安全防護?對此事的通報和情況說明,不能只講過程,不談原因;不能只道歉,不提責任,不能只強調處置,而忽視問題。公眾對此事的合理質疑與關切,應得到相關企業和部門的及時回應和交代。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諉,才是對生命負責任的表現,才有可能放大事件警示價值,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暑假期間,類似的實習、參觀、學習活動都應以此為鑒。事關安全,要有系統思維和底線思維,要有“寧可多一事,絕不少一事”的責任意識,用好“放大鏡” “排雷儀”,把風險隱患的防范做得更深入更到位,千萬不要讓類似悲劇重演。(王彬)
來源:浙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