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近期可謂“動作頻頻”,剛和馬斯克吵得不可開交,轉頭又將矛頭對準前總統奧巴馬,互掐場面如瘋狗相斗般難看。
可誰知,這正預示著美國政壇權力偽裝即將被徹底撕下!
當“叛國罪”的帽子被特朗普扣到奧巴馬頭上時,這場跨越黨派的殘酷“宮斗”中,后續不知會上演怎樣驚心動魄的劇情?
愛潑斯坦名單
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蹊蹺”,特朗普近期頻頻“搞事”并非無緣無故,這要從美國當下熱議的“愛潑斯坦名單”談起。
該名單源于已故金融家杰弗里·愛潑斯坦性侵案中證人的陳述。
愛潑斯坦在其私人島嶼“蘿莉島”上,阻織未成年少女(多為十幾歲)參與非法活動,為權貴階層提供不當服務,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
更可氣的是,名單上列了上百號相關人物,據說從華爾街大亨、物理學家,到王室成員、娛樂圈大腕都有。
傳言,愛潑斯坦和一個神秘體系有關,這個體系實際掌控著美國政府、機構,支配著公眾的生活,具有統治他們的實權。
遺憾的是,2019年當事人在獄中神秘身亡,讓案件愈發迷霧重重,調查瞬間中斷,已公開的法庭文件成了探尋真相的唯一突破口。
特朗普在競選階段多次對外表示,倘若自己被選中,便會公開“該事件涉及的人員名單”,這一表態一度為他贏得眾多選民的支持。
結果他上臺后,對此卻只字未提,還暗示引導,讓MAGA支持者覺得此案件僅僅是隱秘權力階層腐敗”的典型例子而已。
直到2025年2月27日,美國相關部門才公布了首批與此案相關的文件,但奇怪的是,文件里沒有任何能引爆輿論的新料。
反而,美國相關部門直接公布了最終結論:不存在陰謀論,那位涉及性丑聞的當事人已自殺身亡,也并無所謂的“黑名單”。
很明顯,對于這樣應付了事,刻意隱瞞的結果讓公眾很不滿意,對此特朗普曾多次發聲,但也難以壓住輿論。
更棘手的是,有消息曝出他還在2003年給愛潑斯坦寄了含違規內容的信,祝賀其50歲生辰。
這難免讓民眾懷疑他與該事件確有某種關聯,之所以不公開相關內容,是懼怕自身惡行被曝光,更擔憂因此丟掉總統之位。
而且,馬斯克之前在 X 上發帖稱,沒敢透明化就是由于里面有特朗普,后來帖子刪了,但還是讓人忍不住懷疑。
于是,要求他放出相關文件、給個說法的聲音越來越大,連共和黨里都有不少人支持把案子查個清楚,這讓特朗普壓力山大。
現在馬斯克打著“組建美國黨”的幌子,把公開那份名單當成主要要求了。
這些都把焦點集中在了特朗普身上,一邊是輿論的狂轟濫炸,一邊是馬斯克不斷施壓,讓特朗普倍感煎熬、坐立難安。
而MAGA支持者這邊更是亂成一鍋粥,幾乎快“內訌”了,不少人不斷質疑真相被刻意掩蓋。
這種內外夾擊、四面楚歌的處境,逼得特朗普不得不挖空心思找法子脫身。
通俄門偽證
而要想讓公眾不再盯著自己的最直接辦法,就是拋出更抓眼球的輿論。
擅長潑臟水轉移矛盾的特朗普心里自然清楚,此案若一直鬧下去,自己政治生涯要完,共和黨也會在2028年大選中喪失主動。
這個時候他正需要一個更具爆炸性的議題轉移視線——而奧巴馬,這個民主黨精神領袖,恰好成為最佳靶子。
于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政治栽贓”就正式開始了。
精于借輿論打壓對手的特朗普,通過智能技術偽造視頻,營造出奧巴馬“落網”的假象,還強行給奧巴馬扣上“背棄國家”的帽子。
隨后,又有一段視頻流出,畫面中是奧巴馬被FBI押上警車的場景,全程配著《YMCA》的背景音樂,屏幕上滿是“無人能凌駕法律之上”的彈幕吐槽。
這一波視覺沖擊,直接就把美國政壇攪成了一鍋粥。
而后,又在7月22日,指控前總統奧巴馬在2016年和2020年兩屆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存在“叛國”行為。
徹底將私人恩怨升級為國家議題。
為了坐實這一行為的真實性,身為特朗普身邊的情報總監加巴德還發布了報告,矛頭直指奧巴馬及其顧問團隊。
稱他們“密謀破壞美國民眾的選擇”,還企圖瞎造證據抹黑特朗普的勝選成果
她還聲稱握有“鐵證”,要“揭露”其團隊曾策劃“政變”,想給這荒謬指控披上“官方認證”的外衣。
并還要求司法部對其團隊啟動調查,試圖打破“刑不上前任”的政治慣例,但很明顯這種栽贓根本站不住腳。
早在2020年,兩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報告已經明確下了定語:俄羅斯只是試圖影響美國大選,并未操縱選票。
但加巴德的報告卻故意歪曲,把“影響”換成“操縱”,給出的證據還自相矛盾。
在報告中,他沒否認俄羅斯干預了2016年美國大選,但同時也指出,情報部門在判斷俄羅斯是否有意助力特朗普勝選時,卻出現了“技術失誤”。
2017年公開的機密文件附件中,居然引用了很多沒根據的傳言和花邊小道消息。
雖說這份文件不是FBI開始查“俄羅斯影響美國大選事件”的原因。
但奇怪的是就連特朗普的粉絲們,都總拿文件里這些內容來質疑整個“通俄門”調查到底靠不靠譜。
而且,加巴德在白宮時,根本說不清為什么這些文件沒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解密公開。
直接表明自己把文件交到司法部了,至于要不要開展刑事調查,讓司法部自己決定。
更諷刺的是,她以前一直堅定地質疑特朗普“通俄”,現在卻成了抹黑奧巴馬的關鍵角色。
這種墻頭草行為,很難叫人信服她所說的任何話。
這些皆指出,特朗普是為了轉移矛盾而故意潑臟水而偽造所謂的證據。
奧巴馬的反擊
面對特朗普咄咄逼人的挑釁,奧巴馬以巧破力,前期對特朗普那些荒唐言論一概不回應,不跟其陷入無意義的口水仗。
7月22日聲明終于正面反擊,直指“這些無稽指控就是糊弄人的下作招數”,還搬出魯比奧牽頭、2020年發布的報告來作權威佐證。
強調“出于對總統辦公室的尊重”才選擇回應,將特朗普的攻擊定性為“對民主制度的褻瀆”。
奧巴馬團隊成功將輿論焦點從“愛潑斯坦名單”引向“特朗普濫用權力”。
甚至在2025年的民調顯示中,竟有63%的受訪者認為針對特朗普的部分指控(如與愛潑斯坦關聯的報道)缺乏實質性證據。
而同一時期58%的民眾擔憂相關司法程序可能激化憲法危機。
更有意思的是,之前一直力挺特朗普的魯比奧,在這件事上卻一聲不吭。
這位現任國務卿的閉口不言,恰恰暴露出共和黨內部已經出現嚴重分裂亂象。
這場荒唐戲碼的實質,是特朗普為保權力,不惜動搖國家根基的垂死掙扎。
從從編造通俄門虛假證據,到用AI造假視頻,從操控情報部門,到干預司法公正。
他妄圖把美國政治變成“贏家通吃、敗者認栽”的野蠻游戲。
奧巴馬憑借“尊重制度”的姿態贏得了中立派的認可,反觀特朗普,則面臨著“危害國家”的指控。
只會讓更多人看清,這個將“重振美國輝煌”掛在嘴邊的總統,正在親手摧毀美國引以為傲的民主燈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