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呂銳
通訊員 陳朝旭?
遠處青城山輪廓依稀可見,近處岷江水聲潺潺,好一幅“山水入城”的生動圖景。近期,隨著200萬立方米水量被成功攔截,都江堰市二號攔河閘工程順利完成下閘蓄水試運行,不久的將來,這里將逐步成為市民、游客親水觀景、樂享自然的“城市會客廳”。
岷江流經都江堰后為成都河段(亦稱金馬河)。20年前,枯水期金馬河河道干涸,水環境質量和生態功能難以維持;汛期河勢不穩,防洪安全問題突出。 2010年,主管部門同意成都市通過在都江堰至新津興建8座攔河閘解決上述問題。
目前,首先建成的是二號攔河閘工程。該工程位于都江堰魚嘴下游約5公里處,如何將現代水利工程與千年都江堰融合?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長江設計集團技術團隊采用“閘、堤、橋結合”的工程方案:利用閘門控泄流量,枯期攔蓄來水形成約100萬平方米的湖面景觀,汛期開閘泄洪并保證河勢穩定;對攔河閘上、下游堤防加固整治,并結合兩岸“都江堰”、“青城山”景區打造4.2公里濱水景觀帶;閘頂布置交通橋并預留M-TR旅游客運專線通道,成為都江堰2.5環線的關鍵節點。今后,二號閘將與一號閘聯動實現都江堰外江洪水合理控泄、兩岸濱水綠廊高效連通,實現“水利+交通+文旅”融合發展。
二號攔河閘工程
“這個工程的地質條件之復雜,堪稱‘地下桂林山水’?!遍L江設計集團項目設計負責人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了砂卵石層、軟弱土層及深度超過86米的溶槽等多重地基地質難題。
面對挑戰,長江設計集團技術團隊結合高密度電法、跨孔地震CT等勘探手段,精準定位溶槽分布形態,創新采用振沖碎石樁、鉆孔灌注樁、局部換填等綜合技術,成功攻克了發育形態突變溶槽部位地基處理難題。這些技術創新不僅保障了工程順利推進,其技術標準還被納入《四川省水利工程溶洞處理導則》,為類似工程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二號閘工程不僅在建設方案上大膽創新,在復雜巖溶地基處理方面也實現了技術突破,為同類城市水利工程建設樹立了典范。
(通訊員供圖)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