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程序員一直以來都是香餑餑,屬于金鑰匙行業,不是說每個人如此,但是用行業來對比的話,絕對是名列前茅的,上完大學墊個基礎,直接培訓班3~4個月出來就能月薪過萬,俗稱萬元印鈔機,然后雖然工資高,但是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然也沒有“碼農”一說,然而紅火了很長時間IT行業的天塌了,無數的程序員如今也面臨著失業、收入降低的困境,令人唏噓不已。
為何如此?以下從3個重點來解析一下:
1、AI技術對崗位的替代效應加速
像AI工具(如Copilot、自動化編程平臺)已能完成基礎代碼編寫、測試等標準化工作,導致企業大幅縮減初級工程師招聘。例如:初級前端崗位競爭激增,10個崗位收到3000份簡歷,非名校簡歷初篩通過率極低。
就拿我來舉例,我并不懂python,但是因為我需要一個自動化的程序來完成工作上的任務,我按照網上的教程下載了python環境,然后就通過deepseek全程幫我寫代碼,我只負責人提出我想要的程序功能,然后它就寫出來了,然后我成功運行了,類似的事情有很多都是通過AI工具進行,根本不用一個個手巧代碼。
所以像美國科技公司中,AI相關崗位招聘增長68%,同期傳統技術崗位減少27%,初級工程師成為被替代重點。
2、人力成本優化驅動裁員潮
企業通過AI工具提升效率后,主動優化人力結構。根據某篇文章爆料,某公司兩輪裁員中IT顧問崗位削減50%,部分正式員工被替代,項目成本下降但產出未受影響。
還有像Salesforce等企業明確表示“AI智能體與工程師協同提升生產力”,間接減少人力需求。
有一組數據說,國內被投資的初創企業數量從2018年的51000家,下降到了2024年的110家,五年降幅高達98%。這說明投資機構撤了。這是大環境影響啊,這個影響可謂是天災了,咱就不多說了,大家應該都能感受到層級的app的火熱開發度到現在的寥寥無幾,這陣風已經過了,沒來得及轉身的新人只能被刮走了,然后在風中凌亂。
2020-2023年科技企業過度招聘(如谷歌員工增長21.5%、微軟增長22.1%),2024年起進入裁員周期。2025年僅Meta、微軟等巨頭便裁員超2萬人,優化結構應對增長放緩。
3、市場大調整
以前招聘可能還能培養一下應屆生,但是現在的企業更趨向于招人就能立馬上崗完成任務,根本沒有時間給你“練手”,甚至于你本身自帶客戶最好,所以企業招聘策略轉向“結果導向”,需求職者自帶客戶資源或落地項目經驗,應屆生就業難度陡增。
以及全球產業轉移,很多硬件代工廠向東南亞遷移,國內低端IT崗位減少。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不能快速的擁抱AI技術,以前的“留一手”普通IT民工將沒有任何翻身機會,單純編程能力已不足夠,需掌握AI模型優化、跨領域知識成為復合型人才才能有生存空間。
留在最后要說一句,IT行業實在是這個行業當年太火了,太多人涌入進來了,任何崗位就猶如船一樣,一旦人多了,船載不動就沉了,相反的很多無人問津的崗位,隨著時間的推移反而可能會在某一個時間突然成了香餑餑,但是只要你用心去改變總能有出路的,一起努力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