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的就業市場,出現了一個令人費解的怪現象:某工廠開出月薪6000元還包吃住的優厚條件招聘數控機床操作員,卻連續三個月無人問津;與此同時,一位學機械專業的研究生投了50份簡歷,卻如石沉大海,毫無回音。
一邊是超千萬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四處奔波、苦苦尋覓工作機會,另一邊企業卻聲嘶力竭地喊著招不到合適的人。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經過走訪業內人士,我們找到了答案。
有位985院校材料專業畢業的網友,去一家大型民企面試。企業給出的月薪是6000元,安排的工作是管理原材料倉庫,日常就是登記材料庫存數量和進出情況,偶爾還得搬運材料。
面試官語重心長地說:“年輕人做這份工作要吃得起苦。”然而,這位網友卻不這么想。自己寒窗苦讀四年本科,掌握了扎實的專業技能,卻要每天做著記錄庫存、搬運東西這類簡單重復的工作,這在他看來,不是吃苦,而是對學歷的極大浪費。
現在的年輕人并不怕吃苦受累,他們害怕的是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害怕學不到技術,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在他們眼中,這種既無法發揮專業優勢,又看不到職業發展前景的工作,就是在浪費生命。于是,這位網友果斷拒絕了企業的安排。
前些日子,一家外資企業招聘“行政助理”,月薪6000元,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工作內容卻十分繁雜,不僅要會寫方案、做海報、剪輯視頻,還得給老板開車。
這讓不少應聘者望而卻步,大家私下里紛紛吐槽:“這哪是招聘行政助理,分明是想讓一個人干好幾個人的活,企業這是想節省用工成本啊!”
不僅如此,很多企業在招聘時還存在“高配低用”的問題。招聘簡章上寫著要求碩士及以上學歷,可實際提供的工作崗位技術含量極低,一個中專生培訓一周就能勝任。企業一邊指責年輕人“眼高手低”,一邊卻把學歷當白菜,隨意對待。這種不合理的用人方式,自然難以招到合適的人才。
過去,很多人畢業后可以在一家企業工作到退休,而現在,不少企業卻只想招聘“短期員工”。比如,某互聯網公司經常以招聘“實習生”為名,錄用應屆大學生參與短期項目。等項目結束,這些實習生就得離開。還有一家工廠招聘技術人員,卻簽第三方勞務派遣合同,員工無論表現多好都沒有轉正機會,項目完成后就被辭退。
這種“招短工”的心態,讓求職者對企業失去了信任。時間一長,大家都知道這些企業的底細,自然不愿意去應聘。畢竟,誰都不想自己的工作沒有保障,隨時面臨失業的風險。
如今,一些企業給出月薪6000元的薪酬,卻要求新員工每天工作12小時,每周只有1天休息。面對這樣的工作條件,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選擇了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職業。
這些工作月薪也不低,而且工作時間靈活,想干多久、接多少單子都由自己決定,比進企業打工自由多了。在就業選擇多樣化的今天,年輕人自然更傾向于選擇這些自由度高的工作。
企業和畢業生之間觀念上的差距,是導致這種就業怪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畢業生不應只盯著“高大上”的崗位,對于那些能學到本事、收入合適的工作,也應該積極嘗試。
而企業也不能總想著占年輕人的便宜,要給他們合理的薪資待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讓他們看到在企業工作的希望。只有這樣,企業和畢業生才能實現雙向奔赴,達到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