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籃球這二十年,有人說是“黃金一代的遺憾,也有人直接把矛頭指向了信蘭成,說他毀了王治郅、逼退姚明,還讓CBA差點成了“擺爛聯賽,聽起來像段子,細扒下來,真不是空穴來風,這事兒繞不開一個關鍵詞——折騰
球迷都記得王治郅的故事,24歲去NBA,按理說是中國籃球的門面擔當,可結果呢,聯賽一通折騰,國家隊任務說來就來,訓練營也得飛回來,NBA球隊看著都頭疼,這邊剛適應節奏,那邊一個電話叫你回國,夏天是球員漲球的黃金時段,大郅就這么來回折騰,最后連合同都保不住,2002年拒絕短訓直接被國家隊除名,錯過了世錦賽和亞運會,黃金四年說沒就沒,運動員最怕的是什么?不是輸球,是錯過成長的窗口期
姚明的故事也一樣讓人唏噓,2009年傷了左腳,醫生說最少得靜養八周,籃協的信卻催著他回國打商業比賽,理由就一句:國家隊的需要最重要,飛14小時回國,腳傷徹底沒緩過來,31歲就宣布退役,表面是傷病,懂球的都知道,是被用廢了,本來還能多打幾年,結果提前謝幕,球迷只能看著無力回天,這種強硬的管理方式,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
說到底,信蘭成上任那幾年,CBA發生了什么,最直接的變化就是賽程大縮水,50場變34場,場次砍掉三分之一,年輕球員一年少打600分鐘正式比賽,鍛煉機會直接腰斬,球館上座率下滑,俱樂部票房少了將近一成,贊助商看著沒流量也紛紛撤了,CBA2010年分紅頭一回沒到兩千萬,錢少了,球員收入全線下滑,甚至有國家隊球員沒比賽時下小縣城給樓盤站臺,為的就是兩萬塊的好處費,這畫風要擱NBA,怕不是要被群嘲“擺爛天花板
這里面還有個被低估的影響——青年隊斷層,U19國青隊世界杯總是倒數第一,表面看是后備力量不行,其實成年聯賽沒強度、沒比賽,年輕人上不來,國際籃聯曾經統計,NBA球員一年能打90場高水平比賽,CBA球員40場上下,現在又被砍,差距越拉越大,后浪直接沒了沖勁
聯賽亂,國家隊成績也好不到哪去,信蘭成第二次任期六年,世界大賽只贏三場,亞洲冠軍也丟了兩次,2009年亞錦賽在家門口被伊朗干了個18分,還創下主場輸球新紀錄,教練組更是亂成一鍋粥,08年奧運尤納斯帶隊進前八,后來走了,四年內換了四個主教練,隊員剛熟悉一套戰術,轉頭就換新方案,有時候主教練位置能空三個月,只能讓助教頂著訓練,這操作你說巧不巧,氣氛組都不敢這么安排
歸根結底,籃球不是靠一腔熱血撐下來的,聯賽的節奏、球員的成長、教練的穩定,哪一樣不是細水長流的活兒,信蘭成的管理或許有他的苦衷,可一刀切的政策、頻繁的變動、對球員健康的不顧,最后造成的后果,誰都看在眼里,錯過的七年,球員們流失的鍛煉時間、俱樂部丟掉的票房和贊助,還能找得回來嗎
當然,不能把所有問題都扔給一個人,體制內的慣性、各方利益的拉扯也在推著中國籃球往前走,有人說信蘭成是“歷史罪人,有人說他只是體制內的執行者,真相或許沒有那么簡單,但有一點很清楚:那幾年中國籃球的“擺爛,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每一次政策的調整、每一個球員的傷病、每一次教練的更換,都是在消耗本就脆弱的籃球體系
現在回頭看,CBA賽程直到2016年才慢慢恢復,錯過的那些年,球迷的失望、球員的無奈、俱樂部的掙扎,都是活生生的現實,籃球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科學和耐心,折騰出來的“新氣象,有時候就是一出鬧劇,誰都不愿意再看第二遍
最后留個問題,假如當年王治郅能完整打完NBA、姚明能科學康復再復出,現在的中國籃球,會不會是另一番景象,這個答案,也許只有時間能給出結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