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所有內容均有可靠信息來源,詳細來源見文章末尾
“俄烏沖突對于歐洲國家而言并非幸事,或將導致歐洲成為最大失利方!”
三年前,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在采訪中冷靜說出這番話時,西方輿論正被強烈的反俄情緒籠罩,她的觀點被許多人視為“軟弱”和“政治妥協”。
默克爾本人也在政壇邊緣化后無奈卸任,然而,就在上周歐盟剛剛推出針對俄羅斯的“最嚴厲制裁”后,她的預言終于顯現。
那么,默克爾為何能如此準確地預判局勢?她的其他預判是否也在逐步應驗?
能源危機的沖擊
俄烏沖突爆發后,歐洲能源體系首當其沖遭受重創。長期以來,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存在高度依賴,尤其德國,近半數天然氣供應來自俄羅斯。
北溪1號與北溪2號管道曾是該供應體系的關鍵通道,但沖突升級后,北溪2號項目被德國叫停審批,北溪1號也因制裁而停止運作。
2022年,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至平時的三倍以上,德國、意大利等國的能源支出大幅上漲。
以德國為例,天然氣短缺直接導致居民取暖費用成倍增長,部分家庭甚至無力承擔冬季供暖,工業領域的沖擊尤為嚴重。
德國的化工、汽車及機械制造等行業依賴低成本能源維持競爭力,但天然氣價格的飆升迫使許多工廠減產甚至停產。
進入2023年,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宣布關閉部分本土工廠,計劃將投資轉向能源價格更為低廉的地區,這一變動不僅影響就業,還削弱了德國作為歐洲工業核心的地位。
其他歐洲國家同樣未能幸免,法國電費上漲約20%,英國部分地區出現停電,意大利政府不得不動用補貼來緩解能源價格壓力。
整個歐洲能源市場陷入混亂,迫使各國尋找替代供應來源,然而,液化天然氣進口成本遠高于管道天然氣,且主要來源轉向美國,這進一步加劇了歐洲的能源支出負擔。
經濟連鎖反應
能源危機的沖擊迅速蔓延至歐洲經濟各個層面。德國聯邦統計局2025年5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實際GDP同比下降0.2%,連續第三個年度陷入停滯。
這個曾經的“歐洲經濟引擎”,如今工業用電量較2021年下降15%,化工巨頭巴斯夫關閉路德維希港工廠,并將產能轉移至美國得克薩斯州。
大眾汽車電池工廠遷至加拿大,帶走3000個高薪崗位。德國經濟研究所測算顯示,僅能源成本上升一項,就導致德國制造業成本優勢喪失60%,2025年出口額預計下降2.2%。
整個歐盟處境艱難:2024年歐盟GDP增速僅為0.7%,通脹率長期維持在6%以上。意大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小企業倒閉數量達1.2萬家,其中62%直接歸因于能源成本激增。
法國鋼鐵巨頭阿塞洛—米塔爾關閉兩座高爐,裁員5000人;西班牙紡織業協會報告稱,30%的服裝廠因電價上漲被迫外遷。
地緣棋局中的配角
在俄烏沖突爆發前,歐洲憑借經濟實力與一體化進程,在國際舞臺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今這片大陸卻淪為地緣政治的角力場,其自主性正被逐步削弱。
北約的東擴表面上增強了歐洲安全,實際上加深了對美國的軍事依賴,更深遠的影響在于信任的破裂,俄羅斯將歐洲視為美國“附庸”。
烏克蘭在西方支持下更傾向于聽從美國意見,歐洲曾引以為傲的斡旋能力已蕩然無存。德國《商報》感嘆:歐洲正經歷一場“戰略上的失敗”。
當7月20日烏克蘭無人機群突襲莫斯科四大機場時,這場沖突已邁入“超限戰”新階段,而歐洲在危機中暴露出嚴重的軍事短板。
向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后,歐洲自身武器庫幾乎被掏空,防空能力成為致命軟肋。北約秘書長呂特今年6月疾呼要將歐洲防空能力提升400%。
現實情況卻是:俄軍年產量高達1000枚高超音速導彈,而歐洲最先進的“愛國者”導彈年產量不足900枚,進攻性武器同樣嚴重不足。
除英國擁有射程1600公里的“戰斧”導彈外,幾乎沒有歐洲國家裝備射程超過500公里的精確制導武器。
歐洲自主開發的遠程打擊方案仍停留在紙面,而波蘭、德國已轉向采購美國“堤豐”系統,這進一步將歐洲牢牢綁上美國戰車。
贏家與輸家的殘酷對比
相較之下,美國和俄羅斯在沖突中的處境相對穩定。五角大樓接到大量軍工訂單,烏克蘭戰場每天消耗2000發炮彈中,有90%的訂單流向美國軍火商。
克羅地亞政治分析家羅伯特·弗蘭克指出本質:“美國希望長期掌控歐洲天然氣市場,從中獲取巨額利潤”。
俄羅斯在西方制裁下啟動“向東轉”戰略,盡管上半年天然氣產量下降3.2%,但通過“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對華供氣已達到設計上限的每年380億立方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最慘重的代價由烏克蘭承擔,這個深陷戰火的國家將31.1%的GDP投入軍費,傷亡人數超過40萬。新總理斯維里登科坦言:未來兩年仍有750億美元資金缺口,相當于全國經濟被戰爭機器吞噬。
結語
俄烏沖突持續三年,俄羅斯未被擊垮,美國賺得盆滿缽滿,唯有歐洲在經濟衰退、社會分裂和戰略迷失中越陷越深。這場沖突給世界留下深刻的教訓:沒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歐洲為追隨美國的地緣政治議程,親手摧毀了默克爾時代構建的能源安全與產業優勢,最終淪為大國博弈的最大犧牲品。
信源:觀察者網2022—12—08——默克爾:俄烏沖突“終將在談判桌上結束”環球時報2024—11—28——涉及中美,默克爾發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