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晚,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特別節目——“童聲耀灣區 拾夢向未來”嶺南童謠傳唱活動十周年展演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嶺南童謠征集傳唱活動自2015年開展以來,共征集原創童謠7000余首,遴選推廣了《中國字 中國人》《南音頌灣區》《鴨定鵝》等280多首膾炙人口、廣為傳唱的優秀童謠作品。
“我小時候唱的一些童謠作品,現在的小朋友還在傳唱,傳遞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也是屬于每個時代獨有的符號。”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特別節目《“童聲耀灣區 拾夢向未來”嶺南童謠傳唱活動十周年展演》總導演鄭一航認為,優秀的童謠作品可以幫助孩子們樹立文化自信。
近十年來,嶺南童謠傳唱活動在全省各地學校廣泛開展,匯聚、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童謠詞曲創作者,也吸引了香港、澳門學校和創作者積極參與。
“童謠這一文化載體具有傳承保護方言和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征。”粵劇表演藝術家曾小敏表示,童謠能夠促進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和文化認同。
展演分為“古韻童游記”“新聲萬花筒”“童心傳聲機”“星辰望遠鏡”四大篇章,通過童聲合唱、視頻短片、現場訪談等形式,結合非遺、科技、體育等元素,用精彩的演繹展現了嶺南童謠傳唱活動開展十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和廣東少年兒童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用嘹亮的歌聲呈現了嶺南大地推進“百千萬工程”、喜迎十五運會、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綠美廣東的生動圖景。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張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