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 通訊員 謝小雅 )實踐教學作為連接醫學理論與臨床的重要紐帶,人文教育則是醫學人才培養的基石。為積極落實教育部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7月14日至25日,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在小學期精心開展《人體解剖學教學及科研實踐活動》,吸引眾多學生踴躍報名參與。此次活動以遺體捐獻為核心載體,將專業實踐與人文教育深度融合,為醫學生搭建了一堂生動且意義深遠的生命教育課。
探訪教育基地 聆聽“大體老師”故事
學生們來到位于雁塔校區的全國首個以遺體捐獻為主題的人文教育基地——陜西省紅十字遺體捐獻人文教育基地。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遺體捐獻辦公室主任徐自力為同學們詳細講解“大體老師”的來源、生前故事,讓大家深入了解捐獻者的感人事跡。隨后,徐自力帶領大家依次參觀了紅十字精神展示區、捐獻者事跡展示區、醫學名言展示區、政策法規宣教區等。捐獻中心工作人員通過PPT,全面介紹了中心近年來的發展概況,對遺體捐獻的基礎知識以及其對于醫學發展的重要意義進行了更加詳實的講解。
基礎醫學院副教授靳輝在講解中深情說道:“大體老師是遺體捐獻者用生命詮釋的醫者傳承,他們的奉獻讓醫學生得以在實踐中理解人體構造,這種大愛精神本身就是最生動的人文教材?!蓖ㄟ^這些詳實的案例與情感共鳴,學生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超越課本的深刻認知。
家屬動情講述,感悟生命深刻內涵
實踐活動中,捐獻者家屬陳廣動情地講述了父親決定捐獻遺體的初衷,以及父親從患病到完成捐獻的全過程。樸實的話語中,蘊含著對生命的豁達與對醫學的信任,不少學生被深深打動,熱淚盈眶。
參與活動的學生感慨道:“以前總覺得‘遺體捐獻’是一個遙遠的詞匯,聽完陳廣先生的講述,才懂得這背后是一個家庭對生命的深刻理解?!边@種直面生命終點的對話,讓學生們更深刻地體會到醫者肩上的責任:不僅要醫治身體,更要敬畏每一個生命。參與活動的學生紛紛表示,此次實踐讓他們對生命意義與醫者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位學生在實踐活動發言中說道:“他們以另一種方式‘活著’,成為我們學醫路上的第一位‘患者’與‘導師’?!?/p>
多樣人文體驗,深化生命教育內容
除了理論講解與故事分享,實踐活動還通過多樣化的人文體驗進一步深化教育內容。教師們分組帶領同學們參觀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教學科研平臺,讓學生們初步了解醫學實驗室的形態學、細胞培養、分子生物學、行為學研究所需的基本設備,以及動物機體基本解剖構造等教學內容。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副主任孟曉軍在實踐活動總結中著重強調:“醫學部通過開展生命教育等實踐活動,就是要讓新時代醫學生從‘大體老師’的無私奉獻中感悟責任,從患者家屬的信任中體會擔當。”而這份責任與擔當的內核,正是醫學最珍貴的底色——“可信賴”。
這不僅是對醫學人才培養理念的堅定踐行,更彰顯了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立德樹人”的根本追求。通過此次活動,旨在培養出既有精湛醫術,又有仁愛之心的新時代醫者,讓“可信賴”成為醫者與患者之間最堅固的紐帶,讓醫學因這份信賴而更具溫度與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