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暑期檔中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那一定是《長安的荔枝》,可如果要論黑馬的話,陳佩斯的《戲臺》卻是當之無愧的,這兩部電影講述的題材與背景截然不同,但諷刺意味都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戲臺》,陳佩斯幾乎拼上了自己的身家絕學,將每一個畫面都描繪的非常細致,尤其是在影片中埋下的這兩處妙筆,才是精髓所在。
一:事有規矩!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必須遵守,所謂到點開鑼,好戲上演,講的便是如此,影片中的陳佩斯,飾演的是一個臺長,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他必須要扛起戲班子的重任,為了活下去,不得不找一個“外賣員”臨時客串主角,看似卑微的服從,實則事事都藏著規矩,再軟的膝蓋,也亂不了那鐵定的規矩。
整部影片圍繞著“霸王別姬”來敘述主線內容,而霸王最終的結局,免不了一死,奈何軍閥不同意,他認定的霸王不能死,以至于臺上的戲子,必須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演,誰敢反抗,那他口袋里的槍可是不認人的!這時候,大家到底是演一個為了活著不要臉面的霸王,還是一個為了臉面自殺的霸王而糾結。但規矩就是規矩,霸王最終的結局,豈會因為一個軍閥的槍而改變?
二:文明無價!影片結尾,臺長守了多年的戲臺子,因為一個炸彈的到來,轟然倒塌,戲班子的人本就是為了舞臺而生,這舞臺都沒了,這出戲還到底要不要演下去?陳佩斯對此的處理很是細膩,舞臺雖被炸毀,但只要人還在,再爛的舞臺也得將戲演完,因為文明是無價的,不會因為某些客觀因素的存在而喪失!
妙在事有規矩,妙在文明無價!只有讀懂了這兩處妙筆,才會明白《戲臺》為何會遭到排擠!為了能讓觀眾更深刻地去品味這部電影,陳佩斯還特意選擇了一個不是特別熱門的時間段,可不知為何,等自己電影即將上映的時候,各大熱門影片都開始提前上映了,他只能將上映的時間一拖再拖,只為錯過高峰期。
由此可見,陳佩斯做電影的初衷,不是為了名和利,更不是為了轉圈,他只是想把帶著文化底蘊的作品,呈現在大家面前,僅此而已,但恰恰是因為這一點,觸碰了如今電影界的禁忌。說句不好聽的,如果沒有流量藝人站臺,電影想要出圈真的很難,哪怕陳佩斯是個老藝術家也一樣,因為如今的電影界已然成了看臉的時代,誰的熱度高,自然就會追捧誰的作品。
敢于諷刺當今社會,真藝術被假藝術打敗的樣子,簡直不要太硬氣,但這種硬氣往往會遭到排擠,就像那戲中的霸王一般,結局到底是生是死,似乎也在警告觀眾:人可以不要臉面,雖然會成功,但那還是個人嗎?帶入電影界,一部電影的好壞,一旦丟了初心,那還會是個好作品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