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長安三萬里》原班人馬打造的追光動畫電影《聊齋:蘭若寺》正在上映,作為追光動畫“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聊齋:蘭若寺》改編自蒲松齡經典作品《聊齋志異》,電影自上映以來引發觀眾的熱議。這部耗時四年打造的作品,不僅創下追光制作周期之最,更以獨特的“1+5”篇章式敘事結構挑戰動畫電影的敘事邊界。
近日,《聊齋:蘭若寺》監制、追光動畫總裁于洲接受紅星新聞記者專訪,聊了聊這部動畫電影的創作細節以及追光動畫未來的創作計劃。
談《聊齋:蘭若寺》 希望走長線放映
與追光動畫之前的作品相比,《聊齋:蘭若寺》的敘事方式進行了大膽創新,采用“1+5”的獨特敘事結構,遵循《聊齋志異》短故事集的形式,用主線《井下故事》串起《嶗山道士》《蓮花公主》《聶小倩》《畫皮》《魯公女》。
截至目前,該影片票房破1.8億。談起這部電影的市場表現,于洲表示,今年暑期檔整體挑戰很大,這兩年觀眾觀影熱情相對低迷,但從過去一兩周的票房數據來看,不管周末還是工作日,票房都有所好轉,觀眾不是不愿意看電影。從創作者角度講,好作品會讓觀眾回到電影院。
于洲提到,《聊齋:蘭若寺》相對之前的《長安三萬里》《白蛇:浮生》,可能是低開高走,走長線放映。追光這次比較創新,特別是篇章式敘事結構可能讓觀眾一開始不太習慣,但過去一周口碑不錯,票房連續多天超過預期。
“《聊齋:蘭若寺》是追光動畫的第十部作品,花了四年時間制作,比別的電影多一年的制作時間,投入也是最大的,我們自己很滿意,也引以為豪。希望這部動畫電影有更好的票房表現,也希望暑期檔能真正熱起來。”于洲說。
影片的篇章式設計引發觀眾熱議,有觀眾比照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戲稱其為“我和我的聊齋”。于洲解釋,這一結構的初衷是忠實呈現原著短篇集的特色:“我們沒有刻意擴充故事,而是通過‘一寺一樹一井’串聯起五個故事,帶觀眾跟著蒲松齡一起體驗滄海桑田、時光變遷。”
于洲特別提到觀眾對《魯公女》的反響:“很多年輕人說看完又相信愛情了。”他認為,這正是原著的核心——通過鬼怪故事講述人間真情。此外,電影傳遞了真善美:“甚至有小學生在觀后感里寫‘看完想做好事’,這種正面啟示讓我們很感動。”
于洲直言,在《聊齋:蘭若寺》的創作中,追光動畫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將五個風格迥異的故事有機串聯,同時保持整體節奏的統一。影片采用六位導演協作的模式,將“情”作為主線,讓《嶗山道士》的寓言哲理、《蓮花公主》的童心童趣,到《小倩》的成人向敘事層層遞進,形成情感上的漸進體驗。這種設計既保留了每個篇章的獨立性,又通過外部故事巧妙銜接,使152分鐘的片長依然能保持觀眾的新鮮感。
于洲坦言,“1+5”的獨特敘事結構希望覆蓋全年齡段觀眾,比如前半部分偏向卡通化風格吸引年輕群體,后半部分則深入探討更成熟的主題。團隊希望通過影片傳遞樸素情感與積極價值觀,打破人們對“聊齋”題材驚悚化的固有印象,展現其溫暖的精神內核,希望觀眾看完電影后能找回童心和一些非常樸素的情感。
談創作 明年將有兩部作品和觀眾見面
不難看出,《聊齋:蘭若寺》是追光動畫在拓展受眾上的一次大膽嘗試,而支撐該片敘事實驗的,是追光動畫日趨成熟的工業化體系。從《小門神》時期的150人團隊到如今的370人規模,追光用12年時間搭建起“三個項目并行”的流水線。“就像精密齒輪,確保每年都有作品準時交付。”于洲比喻道。
這次《聊齋:蘭若寺》由崔月梅、劉源、謝君偉、鄒靖、黃鶴宇、劉一林等六位導演聯合執導,采取“以老帶新”的協作模式,其中,謝君偉、鄒靖曾執導《長安三萬里》,崔月梅曾參與追光以往所有作品的角色設計工作。
談起追光動畫的人才培養話題,于洲表示,在導演和核心團隊培養上,追光建立了內部培養機制,通過項目實踐鍛煉新人,“因為一年一個項目,導演們有很多鍛煉的機會,像這次《聊齋:蘭若寺》是篇章式,有多位導演可以參與。”題材開發方面,追光通過持續的內部討論會篩選傳統文化IP,采用金字塔式篩選機制,從大量候選故事中確定開發優先級,既保持文化傳承又兼顧市場考量。
面對行業人才短缺問題,于洲坦言游戲行業曾對動畫人才造成沖擊,但隨著《長安三萬里》《哪吒之魔童鬧海》等作品的成功,越來越多從業者回歸動畫領域。追光通過穩定發展和技術要求,吸引資深人才回流,并注重保持其專業水準。同時,公司積極培養新生力量,成立追光動畫學院,開設動畫師培訓班,首屆學員已于今年1月畢業,第二屆學員正在招生,既為公司儲備人才,也為行業輸送新鮮血液。
對于近兩年動畫電影市場“西游”“聊齋”題材扎堆的現象,于洲認為經典IP的重復開發是必然趨勢,因為傳統文化寶庫中,大眾熟知的題材本就有限。關鍵在于用新時代的審美和敘事重構經典,不同代際觀眾對相同故事有全新認知需求,這為創新提供了空間。他舉例游戲行業對“西游”題材的反復演繹,核心競爭在于如何用新視角打動觀眾。追光在深耕經典IP的同時,也布局原創故事開發,形成“經典新編+原創探索”的雙軌內容戰略。
采訪中,于洲透露追光動畫新作制作計劃:從明年開始,追光動畫將以一年兩部作品的頻率和觀眾見面,且目前的創作計劃已經規劃到2030年,約有10部作品進入開發序列中。
2026年暑期上映的三國系列作品《三國第一部:爭洛陽》,內容聚焦東漢末年,危機四伏,宦官掌權,百姓困苦。曹操袁紹等眾英雄在亂世中初露鋒芒,各方勢力爭斗洛陽,展現史詩感和強烈的戲劇沖突。而2026年冬季計劃推出水滸系列作品《水滸1:風雪山神廟》,則講述梁山好漢的精彩故事。此外,2027年暑期檔還將上映魯迅題材動畫電影《朝花·夕拾》。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實習生 謝宇宏 編輯 曾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