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瀚森缺席亞洲杯,這事兒一出來,網絡上立馬炸開鍋,有人理解他追夢NBA的選擇,也有人覺得國家隊更重要,這兩派觀點對噴起來,誰也不服誰,但冷靜下來想想,楊瀚森的決定其實是現實和理想的碰撞,誰都不能簡單一句“對或“錯就把結論蓋章。
先說事實,7月24日下午,楊瀚森發文,宣布因為和NBA季前訓練營撞檔,沒法代表中國男籃打亞洲杯,特意感謝了籃協和國家隊的支持,說自己能專注NBA節奏提升個人能力,離不開中國籃球的包容和開放,說到底,楊瀚森是想趁著機會,盡快適應NBA,爭取在新賽季能有個像樣的開局,畢竟剛被開拓者首輪第16位選中,夏聯也打了4場,場均10.8分5.3籃板3.8助攻2.3蓋帽,數據不錯,但說實話,距離在NBA真正站穩腳跟還早得很。
大家都知道,NBA的選秀和夏聯只是個起點,真正的考驗是訓練營和常規賽,尤其像楊瀚森這樣的內線,適應期往往比外線更難,強度、對抗、節奏、技戰術,沒一個是省油的燈,這時候如果還在兩頭跑,既打亞洲杯,又趕回去爭訓練營名額,最后可能兩邊都落空,這種“腳踏兩只船的風險,球迷其實都懂,只是感情上咽不下這口氣——國家隊比賽,怎么能說不就不呢。
問題來了,國家隊到底還值不值得年輕球員“為國拼命,尤其是亞洲杯這種級別的比賽,放在十年前,可能沒人敢請假,但現在環境變了,去NBA追夢、打高水平聯賽成了主旋律,籃協官方的回應也挺有意思,通篇都在強調理解、支持、開放,甚至還特意說“始終鼓勵有潛力的球員在海外高水平聯賽鍛煉提升,你說巧不巧,這話要是放在以前,怕不是要被噴得體無完膚,現在倒成了主流觀點。
但話說回來,楊瀚森缺席亞洲杯,對中國男籃來說,影響肯定是有的,別看他年紀小,夏聯表現也只是合格,但在目前這支男籃里,他的潛力、身高和護框能力都算稀缺資源,亞洲杯雖說不是世界大賽,但也是檢驗陣容和鍛煉新人的機會,少了一個能打的內線,對教練組和戰術布置多少有點影響,尤其在男籃風評每況愈下的這幾年,每一次正式比賽都被無限放大,出了問題,輿論反噬起來誰都頂不住。
當然,也有人說楊瀚森“擺爛,覺得他是把NBA當成了唯一出路,對國家隊不上心,這種說法其實有點過,不過從球員角度講,誰不想趁年輕多闖一闖,NBA訓練營這種機會,錯過了可能就沒下一次,反觀亞洲杯,雖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舞臺,甚至可以說,楊瀚森要是真能在NBA練出來,對中國籃球的意義,比打幾場亞洲杯大得多,這種投入產出比,籃協和球員本人其實心里都有數。
但也不能完全忽略球迷的情緒,畢竟國家隊是所有人情感的寄托,每年一到國際大賽,大家都盼著能有點新鮮血液能站出來,哪怕只是亞洲杯,也希望看到點新東西,現在最有希望的新人說不打就不打,難免讓人有點失落,甚至有人開始懷疑,未來還會不會有球員愿意為國出戰,尤其在待遇、曝光和成長空間都不對等的情況下,這種擔心不是沒道理。
其實類似的情況,咱們以前也見過,比如易建聯當年在NBA和國家隊之間兩頭跑,最后兩邊都累個半死,狀態也沒拉滿,反觀現在的楊瀚森,選擇專注訓練營,賭自己能在NBA站住腳,算是一種更現實的選擇,畢竟現在中國籃球需要的,是能在世界級舞臺上打得出來的人,而不是單純靠情懷撐場面的“國字號老將,這點,大部分理智球迷其實都能理解。
輿論場上爭議歸爭議,現實還是要往前推,楊瀚森的這次請假,其實也在考驗籃協和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