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安全格局已面臨最大變量。聯合國難民署最新通報:泰柬邊境難民人數激增至近6萬人,國際軍火數據庫顯示,泰國F-16出動頻率創(chuàng)近十年新高。地區(qū)沖突,已成現實。
F16升空,東盟最強空軍武力介入
泰國空軍的F-16編隊在2025年7月的連續(xù)升空,成為本輪泰柬沖突最受關注的焦點。F-16戰(zhàn)機被稱為“美制空權象征”,泰國現役50架A/B型F-16,東南亞獨占鰲頭。美國防務新聞網援引多名軍事專家觀點,F-16跨境打擊實際上需要美方實時數據鏈支持和作戰(zhàn)授權,這意味著每一次空襲都不可能是泰軍單方面決定。
沖突升級的直接導火索,源自泰柬兩國在邊境地區(qū)的歷史爭議。2025年6月底,泰國陸軍與柬埔寨邊防部隊在暹粒以北的爭議地帶發(fā)生激烈交火,雙方互有傷亡。此后,泰軍高層公開表示,將“不惜一切代價捍衛(wèi)領土主權”,緊接著便是F-16大規(guī)模編隊進入戰(zhàn)場。
泰軍不僅調動F-16,還出動烏克蘭T-84、美國M-60主戰(zhàn)坦克,配合大規(guī)模地面推進。泰國國防部官方通報,空軍在三天內實施了14次空襲,目標鎖定柬埔寨前沿陣地、彈藥庫和火箭炮陣地。
泰國空軍的制空權優(yōu)勢極為明顯。柬埔寨空軍沒有固定翼作戰(zhàn)飛機,僅有數架中俄直升機,面對F-16的高強度打擊,前沿陣地損失慘重。泰軍趁勢推進,占領了包括班迭棉吉省部分爭議地區(qū)。
柬埔寨則以BM-21“冰雹”、RM-70多管火箭炮進行反擊,炮擊泰國邊境城市,造成泰方平民區(qū)傷亡。聯合國人道事務協(xié)調廳數據顯示,7月中旬以來,泰國境內因炮擊喪生的平民已超10人。柬方傷亡數據則始終未予公開。
美國政策松綁,泰軍空襲背后的默許機制
美國對泰國的武器出口政策一向以嚴格著稱,尤其是涉及F-16等高端作戰(zhàn)平臺。以往的東南亞軍事沖突中,美制戰(zhàn)機鮮有跨境實戰(zhàn)案例。2025年7月的泰柬局勢成為一個明顯的例外。
路透社近日引用五角大樓匿名官員表態(tài)稱,“泰國F-16的跨境使用,確實是在美方事前獲知并未反對的情況下進行。”這并非簡單的默認,更接近于“戰(zhàn)略松綁”。美國國防部沒有公開表態(tài),但多家美媒評論稱,這是拜登政府“印太再平衡”下的積極信號,以此穩(wěn)固傳統(tǒng)盟友、制衡中國在中南半島的影響力。
對比2024年美泰聯合軍演,美方曾多次強調“區(qū)域穩(wěn)定與盟友協(xié)同”,但2025年7月,面對泰柬沖突,美方卻表現出極強的戰(zhàn)略耐心。國務院在沖突爆發(fā)后24小時內僅發(fā)布簡短的停火呼吁,未對泰國空襲行為作出批評。外界普遍認為,美方此舉旨在為泰國爭取更多戰(zhàn)略回旋空間。
泰國軍方高層則在多次非公開場合暗示,美泰軍事溝通機制“完全暢通”,對F-16的實戰(zhàn)調度,美方“給予了高度信任”。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RS)數據,泰國是東南亞獲得美制武器授權最多的國家之一,2025年前半年,泰軍與美國聯合演訓次數同比增長18%。
柬埔寨則在國際場合多次抗議美國“縱容泰國侵略”,但美方并未正面回應。美國智庫“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分析指出,美方的“放手”,更大程度上是在削弱中國對柬埔寨的安全承諾,切斷中柬軍事協(xié)作的戰(zhàn)略通道。
中柬深度綁定,云壤基地成焦點
柬埔寨在本輪沖突中的反應異常堅決。云壤海軍基地于2024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成為中柬軍事合作的標志工程。該基地由中國承建,具備維護大型軍艦、情報偵察、后勤補給等多功能,極大提升柬方的區(qū)域戰(zhàn)略縱深。
美國和泰國對云壤基地高度警惕。2025年初,美國國務院公開反對中柬深化軍事合作,認為云壤基地將“威脅南海與泰國灣安全”,阻礙區(qū)域均勢。中國外交部則強調,中柬合作“公開透明、不針對第三方”,但對外界疑慮并未作出更多解釋。
隨著泰柬沖突升級,云壤基地的戰(zhàn)略意義被進一步放大。美媒披露,沖突爆發(fā)后,柬埔寨曾請求中國提供情報支持和后勤物資,但尚無證據顯示中國直接軍事介入。中國官方在7月24日外交例會上再次重申“泰柬均為中國友好鄰邦”,呼吁雙方克制,避免地區(qū)局勢失控。
柬埔寨外交部則多次在東盟會議上高調支持中國立場,反對域外勢力干預東南亞事務。東盟內部隨即出現分歧,越南、新加坡等國呼吁中立調停,菲律賓則力挺美方對泰國的支持。東盟一體化遭遇前所未有的裂痕。
區(qū)域競合加劇,中國陷入調解困境
泰柬兩國均為中國傳統(tǒng)友邦。中國近年來對泰國高鐵、5G、農業(yè)等領域投資持續(xù)擴大,對柬埔寨則通過“一帶一路”項目、雙邊經貿和軍事合作深化綁定。2025年上半年,中柬貿易額同比增長22%,中國對柬投資增長近30%。
沖突爆發(fā)后,中國官方表態(tài)極為審慎。既不偏袒泰國,也未正面批評柬埔寨。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僅表示:“希望雙方通過對話協(xié)商解決分歧,維護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中國專家學者則普遍認為,美方默許泰軍空襲,是在“戰(zhàn)略上制造中國兩難”,迫使中國在兩位朋友之間作出艱難抉擇。
中國在東盟的影響力因泰柬沖突受到沖擊。泰國國內親美、親華兩派分歧加劇,柬埔寨則希望中國能“更明確表態(tài)”支持。中國輿論場上,對“中正調解”立場出現質疑聲音,認為“過于中性”可能削弱中國在東南亞的話語權。
與此同時,區(qū)域安全熱點不斷增多。南海、緬甸、馬六甲海峽等地同時出現中美博弈新動向。中國在東南亞的“朋友圈”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美國的新牌與東盟的考驗
美國國務院對泰柬沖突的遲緩表態(tài),與美軍對泰國的實戰(zhàn)授權形成鮮明反差。美國媒體普遍分析,拜登政府此舉意在深化東南亞“分而治之”策略,既避免直接軍事介入,又希望通過局部沖突牽制中國,分化東盟。
國際紅十字會報告顯示,泰柬沖突已造成超3萬人流離失所。泰國政府為安置邊境難民,緊急調撥5億元泰銖救助資金。柬埔寨政府則加大對邊防部隊的補給投入,多次呼吁國際社會“制止泰國侵略”。
東盟秘書處已連續(xù)召開三次緊急磋商,但分歧明顯。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強調“地區(qū)團結”,菲律賓、越南則強調“主權優(yōu)先”。東盟一體化進程受阻,區(qū)域協(xié)調機制面臨解體風險。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分析認為,泰柬沖突可能成為美國重塑東南亞安全格局的試金石。一旦沖突長期化,中國被迫在泰柬之間“選邊站”,東盟的戰(zhàn)略自主性將進一步削弱。
沖突背后的博弈與未來走向
泰柬沖突爆發(fā)至今,東南亞安全格局持續(xù)動蕩。聯合國東南亞地區(qū)事務特使警告,若無外部斡旋或雙方主動降溫,沖突有可能在未來數周內進一步升級。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則公開表示,將密切關注泰柬局勢,并“為盟友提供必要支持”。
中國則加大對東盟多邊對話的斡旋力度。7月下旬,中國特使前往泰國、柬埔寨兩國首都磋商,推動停火談判。泰國外交部私下向媒體透露,愿意在“主權完整前提下”對話,但拒絕“外部強加條件”。柬方則堅持要求泰軍“無條件撤出爭議地帶”。
區(qū)域各方態(tài)度分化嚴重。新加坡、馬來西亞主張“和解優(yōu)先”,菲律賓、越南則強調“集體防御”。美國則不斷強化對泰國的防務承諾,同時對柬埔寨實施更多外交壓力。
參考資料:泰柬互指對方先開火!柬媒稱柬軍控制2處柬泰爭議地區(qū) 泰媒稱泰軍戰(zhàn)機炸毀柬軍指揮部
2025-07-24 22:28·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