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京報網(wǎng)援引俄羅斯媒體報道,烏克蘭無人機當日對俄羅斯的大規(guī)模襲擊,在莫斯科主要機場引發(fā)混亂,多架次航班取消或延誤,大量乘客受影響。這一事件再度將俄烏沖突推至國際輿論焦點,與此同時,北約方面的挑釁性言論以及美俄高層動態(tài)也備受矚目。
從7月18日開始,烏克蘭無人機對莫斯科展開了連續(xù)96小時的襲擊。俄羅斯國防部透露,過去4天累計擊落多達289架無人機,僅莫斯科上空就攔截了60架。21日當天,莫斯科市長謝爾蓋·索比亞寧表示,烏克蘭發(fā)動了有史以來對莫斯科規(guī)模最大的無人機襲擊之一。俄羅斯防空部隊摧毀了至少10架飛向莫斯科的無人機,其中一些在莫斯科附近的波多利斯克市上空被擊落,這里距離克里姆林宮僅約38公里。
無人機(資料圖)
俄羅斯聯(lián)邦航空運輸局對莫斯科地區(qū)的主要機場,如謝列梅捷沃、伏努科沃、多莫杰多沃和茹科夫斯基等,實施了短暫的航班限制。俄羅斯媒體發(fā)布的視頻顯示,在俄羅斯最繁忙的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人們排起長隊,還有一些人無奈地睡在機場地板上。據(jù)今日俄羅斯通訊社報道,因莫斯科數(shù)個機場實施航空管制,從俄羅斯遠東城市飛往莫斯科的航班延誤,造成2700多名乘客滯留機場。
面對烏克蘭的無人機襲擊,俄羅斯迅速展開報復行動。在烏克蘭空襲俄羅斯后,俄軍立馬動用“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和Kh - 101巡航導彈攻擊了烏克蘭巴甫洛格勒機場。現(xiàn)場視頻顯示,北約援助的防空導彈倉庫發(fā)生連環(huán)爆炸。
在俄烏沖突持續(xù)膠著之際,北約方面的動作也不斷。7月16日,一名美國高級軍官在德國威斯巴登舉行的美國陸軍協(xié)會首屆歐洲陸軍大會上大放厥詞,稱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被北約成員國包圍,現(xiàn)在北約有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地將其從地圖上抹去。
普京(資料圖)
加里寧格勒州是俄羅斯的飛地,南鄰波蘭,東北部和東部與立陶宛接壤,西鄰波羅的海,戰(zhàn)略位置極其重要。對于美國軍官的這一言論,俄羅斯方面迅速做出強硬回應。7月17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表示,攻擊加里寧格勒州將意味著攻擊俄羅斯,并將引發(fā)俄羅斯包括啟用核學說在內的一切相應反擊措施。美國方面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而不是隨意發(fā)表此類危險言論。他還指出,對加里寧格勒州發(fā)動攻擊的想法,是“引發(fā)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并演變?yōu)槿驅沟挠媱潱@場對抗中不會有贏家”,“北約目前對世界安全和穩(wěn)定構成威脅” 。
同一天,俄羅斯聯(lián)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國防和安全委員會委員穆拉托夫也強調,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的領土,對其進行攻擊的這種威脅本質上等同于宣戰(zhàn)。對俄羅斯領土的打擊將得到的回應會比俄羅斯武裝力量在烏克蘭的行動要強硬得多。
近期,多家外媒爆料稱,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將與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舉行其重返白宮以來的首次會晤,地點可能就在9月的中國北京。原因是中國將在9月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普京此前已確認將出席此次活動。
但在7月20日,克里姆林宮發(fā)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否認了有關報道,稱“普特會”肯定會有,但目前時機尚未成熟。佩斯科夫表示,普京與特朗普會晤“是有可能的,并且在未來一定會發(fā)生。這是必要的”,雙方會晤或許需要“等到大量工作完成后”,一次“為了簽署一些重大協(xié)議的會晤是必要的”。但他強調,“這個時間還沒有到,這項工作仍需推進” 。
特朗普第一任期訪華(資料圖)
此前特朗普曾宣布給普京50天期限的最后通牒,要求他在這段時間和烏克蘭停火止戰(zhàn)。巧的是,9月初正好是50天到期的時間節(jié)點。因而外界猜測存在兩種可能:一是普京在此期間不搭理不在乎特朗普的最后通牒,繼續(xù)通過武力給烏克蘭施壓,在戰(zhàn)場上取得更多利益。那么特朗普和美國政府很可能履行諾言,對俄羅斯和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實施關稅制裁,屆時美俄關系和中美關系都會出現(xiàn)新的風險,普京和特朗普自然不會在北京見面。二是普京在50天期限內滿足了特朗普的要求,俄烏沖突出現(xiàn)停火止戰(zhàn)的跡象,美俄關系緩和趨勢也更明顯。這才有可能給普京和特朗普的北京會晤提供契機 。如今克里姆林宮對兩人在北京會晤予以否認,似乎預示著普京滿足特朗普最后通牒愿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從目前的國際形勢來看,俄烏沖突仍在持續(xù),雙方在戰(zhàn)場上互有攻守。烏克蘭的無人機襲擊雖給俄羅斯帶來一定困擾,但難以改變戰(zhàn)爭整體走向。而北約對俄羅斯的步步緊逼,尤其是對加里寧格勒的威脅,使得俄羅斯不得不以核武器作為威懾,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至于普京和特朗普是否會在北京會晤,還需看俄烏沖突的發(fā)展以及美俄雙方在外交、軍事等多方面的博弈結果,這一懸念也將持續(xù)牽動著國際社會的神經(jī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