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九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擴大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的通知》,決定用3年時間,從擴容省份、新增企業、拓寬行業3個維度分步驟、漸進式穩妥有序推進“新職傷”試點擴圍工作。
根據通知,2025年7月1日起,新增10個省份和滴滴出行、順豐同城、滿幫省省等平臺企業;2026年,將試點擴大到全國所有省份并將出行、即時配送、同城貨運3個行業的平臺企業總體納入;2027年,探索將其他行業的平臺企業納入試點范圍。
“風里來、雨里去”的快遞小哥等新就業群體面臨相對較高的職業傷害風險,然而傳統的工傷保險以存在勞動關系為前提,新就業群體與平臺之間大多是靈活的合作關系,難以被傳統工傷保險覆蓋,一旦遭遇職業傷害往往陷入維權困境。
2022年7月,“新職傷”試點啟動。國家多部門出手為新就業群體量身定制的“新職傷”,不以存在勞動關系為前提,也不以工資總額為繳費基數,而是由平臺企業采取按單計費方式,按月訂單量申報繳費,勞動者不承擔費用。此舉既借鑒了社保的普惠性,又照顧了平臺勞動者的靈活性,讓他們在奔忙路上多了一重安全保障。
截至2025年6月,7個試點省份累計參保人數1234.57萬人。2023年,全國總工會發布的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達8400萬人。因此,“新職傷”試點擴圍是現實所需、民心所盼,對于數千萬游離于傳統工傷保險體系之外的新就業群體來說是“雨中送傘”。
擴大“新職傷”試點也是社會保障體系與時俱進的必然選擇。從試點破冰到擴圍升級,“新職傷”在實踐中凝聚共識,不斷擴大受益面,具有里程碑意義。其不僅發揮兜底民生的作用,增強了勞動者抵御職業風險的能力,也有助于引導平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優化用工模式,促進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為8400萬平臺勞動者織就一張“全覆蓋”的職業安全保障網,任重道遠,還需要多部門和平臺企業協同發力,建立多元共擔機制和閉環處理機制,依靠數智賦能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為勞動者權益保駕護航,讓他們可以安心跑單,沒有后顧無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