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簽署新行政令應對中美科技競爭,忍無可忍的美國二把手,當眾對特朗普說了句不堪入耳的話。
當地時間7月23日,特朗普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AI峰會上簽署了一份長達28頁的“AI行動計劃”,這份計劃包含90多項具體措施,核心目標是確保美國在AI領域對中國的領先地位。
特朗普在講話中宣稱,“從今天起,不惜一切代價在AI領域引領世界發展,將是美國的一項政策”。表面上看,這份計劃強調“推動美國創新”和“消除官僚主義繁文縟節”,但實際上暗藏玄機。
首先,計劃提出要簡化數據中心建設的許可流程,推動能源基礎設施升級,甚至要求聯邦機構審查并廢除阻礙AI發展的政策。這些措施看似是為了掃清技術發展的障礙,但批評人士指出,這實際上是對谷歌、微軟等大型科技公司的“變相饋贈”。
例如,計劃中提到的“聯邦政府采購的所有大型語言模型必須具備中立性、無偏性”,看似是為了確保技術公平,實則可能為科技巨頭壟斷政府采購市場鋪平道路。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份計劃將“全球影響力”列為三大支柱之一,明確提出要向全球推廣美國AI技術,防止其他國家依賴中國的AI模型或芯片。
為此,特朗普政府計劃與科技企業合作,推出包含AI模型、硬件和軟件的“全套出口套餐”,試圖將美國技術標準強加給國際市場。這種做法看似是在推動技術合作,實則是為了壟斷全球AI產業鏈,尤其是針對中國——這個在AI應用領域快速崛起的競爭對手。
不過,特朗普的如意算盤可能面臨現實挑戰。此前他推出的5000億美元“星際之門”AI基建項目,因合作方在選址、投資規模等問題上分歧不斷,啟動半年后仍未落地任何實質性項目。
此次的“AI行動計劃”雖然描繪了宏偉藍圖,但能否在未來一年內落實90多項措施,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萬斯為何公開炮轟總統?
就在特朗普沉浸于AI藍圖的美好暢想時,美國副總統萬斯突然“潑了一盆冷水”。盡管沒有直接點名特朗普,但萬斯在多個場合的言論明顯與總統的政策基調相左。
例如,在2月的巴黎AI行動峰會上,萬斯批評歐洲對AI的“過度監管”,強調美國應“專注于抓住AI的機會”,而非被安全擔憂束縛手腳。這種立場與特朗普政府放松監管的思路看似一致,但背后卻隱藏著更深層的矛盾。
首先,萬斯的批評可能源于對特朗普政策實際效果的擔憂。特朗普主張擴大與中國企業的AI合作,試圖通過技術輸出壟斷中方產業鏈,但這種做法存在巨大風險。
中國在AI應用領域的快速發展已經引起美國警惕,例如中國企業在制造業、機器人領域的AI應用可能顛覆現有產業格局。萬斯作為對華強硬派,擔心過度合作會導致技術泄露,反而加速中國的追趕步伐。
萬斯的言論可能反映了共和黨內部分歧。特朗普的AI政策雖然得到硅谷科技領袖的支持,但卻引發了保守派的不滿。
例如,共和黨此前提出的禁止各州監管AI的提案,因遭到141個組織聯名反對而在參議院被否決。萬斯作為副總統,需要平衡黨內不同派系的利益,而公開批評特朗普的政策,可能是為了爭取保守派的支持,為自己未來的政治野心鋪路。
此外,萬斯與特朗普在AI監管理念上的差異也不容忽視。盡管兩人都主張放松監管,但萬斯更強調“機會優先”,而特朗普的政策則更多體現了“商業優先”。
例如,特朗普的計劃中多次提到要“消除意識形態偏見”,這被解讀為試圖削弱環保、隱私等非商業因素對AI發展的影響。而萬斯則更關注AI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影響,他在巴黎峰會上特別提到要確保美國在AI領域的“主導地位”,這種立場與特朗普的商業利益導向存在微妙差異。
分歧背后的深層博弈
特朗普與萬斯的公開分歧,實際上折射出美國AI戰略的多重矛盾。首先是技術發展與監管的矛盾。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放松監管激發創新,但過度放任可能導致技術濫用風險。
例如,AI生成的深度偽造內容已經對選舉安全構成威脅,而各州正在積極立法應對此類問題。特朗普的計劃卻試圖限制州級監管,這種做法不僅引發了地方政府的不滿,也讓科技公司面臨更大的道德爭議。
其次是商業利益與國家安全的矛盾。大型科技公司希望通過全球合作擴大市場份額,而軍方和保守派則擔心技術外流損害國家安全。
例如,特朗普政府計劃向盟友出口AI技術,但中國通過自主創新正在縮小與美國的差距,這種情況下,單純的技術輸出可能無法遏制中國的發展,反而會暴露美國的技術短板。萬斯的批評,實際上是在提醒特朗普政府: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不能忽視國家安全這個底線。
更深層次的矛盾,則是聯邦與州的權力博弈。特朗普的AI計劃試圖通過聯邦政策限制州級監管,例如要求聯邦機構在分配AI資金時評估各州的監管環境,對“過度監管”的州限制撥款。
這種做法遭到了各州的強烈反對,馬里蘭州參議員凱蒂·弗萊·赫斯特就指出,“各州一直是民主的實驗室”,聯邦不應剝奪地方立法的權力。
這種矛盾在AI監管領域尤為突出——科羅拉多州已經立法防止算法歧視,新澤西州對AI深度偽造內容實施刑事處罰,而聯邦與州的政策沖突可能導致美國AI治理體系的碎片化。
這場博弈的結果,將直接影響美國AI的未來走向。如果特朗普的政策得以順利實施,美國可能在短期內形成技術壟斷,但長期來看,過度依賴商業利益可能導致技術創新后勁不足,同時引發國際社會的反彈。
而如果萬斯等人的主張占據上風,美國可能轉向更保守的技術保護主義,這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中國的發展,但也會削弱美國技術的全球影響力。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有一點是明確的:在AI這個關乎未來的戰略領域,美國內部的分歧遠未結束,而這種分歧將深刻影響全球AI的發展格局。
環球網:特朗普政府“AI行動計劃”被抨擊:“變相饋贈”大型科技公司,不會服務于公眾
北京日報客戶端:“星際之門”還未開啟,美國又放“大招”?特朗普或公布“AI行動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