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為了逃命,用了32架飛機、10多輛坦克發起集團沖鋒,向這個連的陣地洶涌卷來……敵人的死尸像谷個子似的在山前堆滿了,血也把這山岡流紅了。”
這是魏巍寫的長文《最可愛的人》,對中國志愿軍戰場的描寫,這是載入志愿軍史冊的一次戰斗。這次戰斗中,志愿軍團長嫌棄南韓軍太弱,不愿浪費時間去打,轉而在松骨峰的殊死一搏,造就了戰爭史上的奇跡。
這名志愿軍團長就是38軍335團范天恩,他在阻擊美軍,脫離主力后,應上級要求“阻擊當面之敵”,準備追上主力,后來得知德川戰斗已經結束。
范天恩碰到第四十軍,又在路上抓到幾個南朝鮮俘虜,得知前面也是南朝鮮軍,覺得打偽軍太沒意思,遂決定繼續追軍主力。
在夏日嶺追到軍主力后,112團師長楊大易剛接到命令,讓他們立即占領松骨峰,阻止美軍南撤。師長楊大易正苦于手頭無軍可調,看到335團,當即高興地大喊“天兵天將!”
范天恩接到的命令是:直插松骨峰,堵住南逃美軍。他帶著部隊急速前進,長時間的行軍讓他們疲憊不堪,晚上他們穿過美軍的炮火,一營占領松骨峰。
一營三連作為先頭兵,還沒來得及修建任何工事,就看見美軍蜂擁而來。疲憊的戰士們一看到美軍第二師的旗幟,立馬就進入戰斗狀態,機槍手搶先開火,打中第一輛美軍汽車,緊接著有人沖上公路,火箭筒射向美軍坦克,天上手榴彈亂飛。
美軍的坦克也被打著了,士兵紛紛掉頭逃跑。沒多久,緩過神來的美軍組織起攻勢,松骨峰是他們撤退的必經之路,必須打開這條通道才能活著回去。松骨峰說是“峰”,其實只是個半山半石的小土包,緊靠公路,沒有任何依靠。
范天恩很擔心那邊一點工事也沒有,戰士們沒有地方躲藏,傷亡會很大,指揮二營用機槍火力,支援一營三連方向,以減輕三連壓力,一營的二連三連則在側邊上好刺刀待命。
美軍瘋了一樣,空軍投下大量燃燒彈和炸彈,地上的火炮也不要錢一樣砸過來,最前沿的三連直面炮彈雨,陣地上大火熊熊。
炮火過后,美步兵發起沖鋒,一連、二連都在肉搏戰中傷亡巨大,美軍的增援還在源源不斷從公路上過來。
美軍四次沖鋒后,堅守松骨峰的三連只剩下不到一半的人,但戰士們并沒有退卻,他們緊靠在一起,回憶了屬于三連的種種輝煌和榮譽,更加堅定要守住陣地。
志愿軍在北邊的合圍一直在緊縮,向南撤退的美軍更加瘋狂地攻向松骨峰,上千美軍加入沖鋒,坦克、飛機和火炮,更是對這個小山包進行了長達40分鐘的炮火攻擊。
三連戰士們在沒有任何工事的陣地上,蹲在彈坑里,等美步兵逼近,再沖上來射擊。戰斗越來越激烈,三連的士兵一個個倒下。排長犧牲了,班長上,班長犧牲了,戰士接著上,最后炊事員和通信兵也加入戰斗。
子彈打光了,上刺刀,被美軍包圍時,他們拉響身上的手榴彈,和美軍同歸于盡。美軍第五次沖鋒失敗,三連在松骨峰上只剩七個活著的戰士。
盡管美軍反復組織沖鋒,松骨峰一直在牢牢在中國士兵手中。范天恩的335團,在這天黃昏反守為攻,全團出擊,同時圍殲美軍的志愿軍大部隊也發起最后總攻。
美軍被志愿軍打下“不可戰勝”神壇,三連士兵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壯烈的勝利之歌。
松骨峰戰役結束后,戰士們在打掃戰場,現場讓大家不忍目睹,有的戰士和美軍抱在一起,手指死死扣著對方;有的戰士咬著敵人的耳朵,能看出來犧牲用了多大力氣。
大家默默流著淚,收殮戰友們的遺體,這時有戰士在擺弄撿到的收音機,收音機里傳來的聲音讓大家一愣,“這里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現在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