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略大參考,作者 | 楊知潮
2010年,蘋果在iPhone4上首次搭載了自己A系列自研芯片。核心處理器SOC是人類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能夠設計SOC的蘋果,卻被一個小芯片困擾:信號基帶芯片。
這是個非常小的芯片。按照第三方拆機的報告,它的成本只占15美元,而A系列SOC的成本動輒一百多美元。
這么個十幾塊錢的東西,卻成為了蘋果的阿克琉斯之踵。
先是iPhone4的信號由于供應商技術出現嚴重問題。此后的蘋果將供應商換成了高通,不光每年被高通賺走大量的利潤,甚至曾一度被高通威脅斷供。此后多年,蘋果一直大筆投入,試圖自研基帶芯片,但始終以失敗告終。
芯片的世界里,有很多這樣的“小玩意”。從蘋果手機到微軟的算力中心,有無數電源管理芯片、信號芯片、網絡芯片等。它們的單價極低,貴的不過幾十美元,便宜的只有幾毛錢。它們的工藝要求也遠低于動輒3nm的CPU,很多都采用的是100nm以上的落后工藝。
但其背后,卻經常是超過英特爾、聯發科、高通,直追英偉達的恐怖利潤。
這種反差的根本原因是:某種程度上,這些小芯片在硬件領域,扮演了微信的角色。
01 廢品的價格,高通的利潤
打開任何一部手機、電腦,都能發現幾十個,甚至上百個芯片。除了CPU和GPU這兩個核心之外,還有無數需要芯片的地方:USB插口有USB芯片、通電有電源管理芯片、WIFI需要WIFI芯片、網線背后還有網卡芯片....
圖注:一塊電腦主板上,有密密麻麻、數不清的小芯片。圖源淘寶商品圖。
相比于大名鼎鼎的英偉達或者高通,這些“小芯片”顯得默默無聞,也非常便宜。一個USB芯片最低只需要1塊錢,一個博通的WIFI芯片可能只要10塊錢,幾十個小芯片加在一起,也未必有一個CPU值錢。
但它們又不可或缺,它們活躍在整個數字產業,小到智能手機,大到微軟的算力集群,都是這樣少數核心芯片+更多小芯片構建而成。
其中,核心芯片被聯發科、蘋果、英偉達、AMD、英特爾、高通這幾家全球最著名的芯片廠商占據,他們是整個產業市值最大的企業。
看起來,剩下的芯片都是喝湯的。
但事實恰恰相反,他們賺取的利潤,絲毫不遜于CPU和GPU。
英飛凌是一家典型的“小芯片廠商”,作為一個從西門子拆分出來的芯片公司,英飛凌并不具備三星、聯發科、高通那樣的SOC設計能力。微控制處理器才是它的特長,比如手機里的電源管理芯片、汽車里的電機驅動芯片、耳機里的傳感器。
拋開這些名詞,更直觀的介紹是:英飛凌是生產各種通電設備里,幾毛錢,幾塊錢的小芯片的。
在1688上搜索英飛凌,仿佛進入了一個廉價地攤,各種芯片大多數還不到5塊錢,有的只有幾毛錢。在二手交易領域,這樣的芯片一般都不配流入閑魚市場,而是大多在廢品收購站完成交易。
圖注:1688上搜索英飛凌的結果,這些芯片在廢品收購站有可能找得到。
但這門生意的賺錢程度卻令人意想不到。
2024年,英飛凌凈利潤率高達20.8%。這還是英飛凌業績的一個小低谷,2023年三季度,英飛凌的利潤率達到26%。比同期AMD的利潤率還要高,更是遠高于手機芯片行業的出貨量最大的聯發科。
另一個“廢品收購站”的常客,則是博通。
博通的業務十分龐雜,但真正的傳統主營業務只有一個:通訊。小到家用路由器里的芯片、手機WIFI芯片、GPS芯片,大到數據中心的網絡芯片、PCIe交換芯片,都由博通所主導。由于博通在通訊芯片領域的強大,網絡上一直流行一個說法:全世界99%的網絡信號,都至少要通過一個博通的芯片。
當然,在廢品收購站老板眼里,博通的強大毫無意義,他們只在乎芯片里能刮出多少銅。
和英飛凌一樣,博通芯片的客單價也極其低廉。在1688上搜索博通的英文名字,映入眼簾的仍然是幾塊錢到幾十塊不等的廉價芯片。當然,博通的整體單價還是高于英飛凌的,在數據中心和企業級交換機中,博通也有些高達數千美元的產品,但相比于動輒幾萬美元的企業級CPU、GPU,它們的價格仍然屬于“邊角料”。
相比于高通這樣生產SOC的廠商,博通的業務顯得非常“傻大粗”,但事實上,博通卻曾經接近收購高通。它的賺錢能力,絲毫不比光鮮的英特爾、高通差。
博通2024年的凈利潤有AI業務和一場大額收購的干擾,數據比較復雜,直接看2023年的:2023財年,博通的凈利潤率高達39.31%。毛利率方面,博通常年在60%以上,個別年份超過70%。
早在AI風口來臨之前,博通就是納斯達克有名的先進奶牛和利潤機器,其賺取的利潤率,僅次于英偉達,但遠強于其他的所謂“AI芯片廠商”。
圖注:英偉達的毛利率受到了H20減值的影響,排除這個影響,將超過70%,仍然是高于博通的。
作為對比,高通最新財報里的凈利潤率也只有25.77%。在如今的芯片頭部廠商中,或許只有英偉達的利潤率能高于博通。
而能生產手機高端芯片的高通、企業級CPU的英特爾,其愣是賺不過生產更廉價、制程更大的博通。難不成那些廉價芯片里,有什么特殊的核心技術?
02 芯片行業里的微信
創業公司中,最賺錢的往往不是技術合伙人,而是銷售合伙人。銷售合伙人也常常是真正的一把手老板。
小芯片賺錢的秘訣,也不在于高超的技術,而是一種硅基世界的“人脈 ”,并和由此誕生出的網絡效應。
以基帶芯片為例,它不止是一個算力的技術游戲,它需要與不同的運營商進行連接,適配。畢竟每個地方運營商的網絡頻段、參數、規則都不同。通俗地說:信號和方言一樣,是有“口音”的。蘋果的倫敦腔再標準,它也無法說給陜北人。
這種與通訊商的適配要求,一下把芯片這門標準化的工業制造,變成了一種硅基層面的“社交”游戲。
于是,一個真正全球化的基帶芯片,要適配全球數百家運營商,測試周期動輒一年。許多問題沒有捷徑,只能依靠經驗,如果適配不好,手機就會出現信號不良和發熱嚴重的問題。這也是蘋果在基帶芯片方面失敗的原因之一:蘋果擁有可以自研頂尖SOC的技術能力,但它作為新人,難以在短時間內和全球幾百個運營商“搞好關系”。
這種極高的門檻,使得高通這種既得利益者難以被撼動,即便是蘋果也不得不繼續繳納昂貴的溢價。其5G基帶芯片市場規模常年在50%左右,而在手機SOC市場,高通的份額不過23%,第一的聯發科也只有36%。顯然,這種由“社交網絡”構成的護城河,比最新的技術更加堅固。
不過在“社交”領域,最強大的芯片廠商并非高通,而是博通。畢竟硅基生命99%的信號都要通過它的芯片來傳遞。
這也理所應當成了博通的護城河。
在企業級硬件市場中,博通扮演著連接各種設備的角色。比如其PCIe交換芯片,它負責CPU、GPU互相之間的高速互聯。英偉達的超級計算集群,就用到了大量的博通芯片來實現互聯。
換句話說,各種硬件之間需要交流,而博通就是它們的“微信”。
這種連接在數據中心中極其復雜,各種設備的來源極其豐富,有的可能是A品牌的,有的可能是B品牌的。為了連接不同設備,一個博通的以太網交換芯片,可能需要支持一百多種協議。來保障主板、存儲、服務器等設備之間的無縫對接。
如果把通訊比作社交,博通就是一個能在各方之間舞袖起舞的完美中間人。它清楚每一方的需求,知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明白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
這種護城河比技術的護城河更加難以撼動,即便其他廠商能夠在制造工藝上超過博通,但又如何能協調好這么多方的通訊任務?
與此同時,博通產品的數量眾多,一個數據中心最多可以用到5-10種博通芯片。一個芯片叫配件,10個芯片就叫平臺了。客戶一旦使用,就很難更換其他平臺,因為這涉及到整個生態的變遷,如同讓一伙東北人把交流語言更換成廣東話一樣困難。
事實上,作為一個邊緣芯片廠商,博通本應該是CPU和GPU的“下屬”,在服務器的核心——英特爾和英偉達所制定的規則里去適應。但事實上,它卻成為了某種程度上的規則制定者,從一個角度闡述了“權力是自下而上”這句話。
通訊芯片之外 ,就連電控芯片領域,也包含了一定的網絡效應:電控需要供電,因此往往和主控綁定,輕易更換需要重新適配。
這種生態效應其實也適用于芯片的下游:終端產業。
小米集團的產品客單價跨越幾塊錢到幾十萬的價格帶。但整體客單價最低的AIOT,卻是小米利潤率最高的板塊:2025年一季度,小米AIOT板塊的毛利率達到了的25.2%,高于手機,也高于汽車。不止如此,在整個行業,智能手環等“小設備”的利潤率也普遍高于智能手機、PC這樣的“大設備”。
這也是整個數字經濟產業展現出一種規律:越是細小零碎的需求,越能構建起一種生態網絡。
03 天生的鐵飯碗
小芯片生意安逸生活的另一個密碼是:不卷。
年薪千萬的足球運動員固然風光,但只要狀態下滑,很快就會被老板掃地出門。豪門球隊里真正能干到退休的,往往是球隊的前臺、后勤、保潔。
而小芯片在體系中的作用,正類似行政崗位。
裝機愛好者都知道,一臺電腦的大部分性能由CPU和顯卡(GPU)所決定,至于電源管理芯片、USB芯片這種邊緣芯片,對游戲性能的影響近乎為零。玩家對他們的要求更多只有兩個字:
穩定。
于是,CPU和GPU廠商開啟著激烈的技術競爭,制程幾年一革命,不斷突破性能的巔峰。搞得聯發科這種手機CPU出貨量最大的廠商的去年營業利潤率堪比餐飲品牌。
而以博通為代表的小芯片需求里,則并沒有對性能多大的追求。直到2020年 ,博通的藍牙音頻芯片還在使用55納米的技術,這是驍龍10年前就淘汰的制程。當然,對于這類芯片,使用最新制程反倒不合理,市場對他們的需求,是整套系統的穩定性,是為SOC、GPU做好輔助工作。
至于英飛凌等公司涉足的電控芯片領域,就更是一個穩定的游戲。
它們的任務往往只是供電,客戶的要求是技術的扎實 、長期驗證的可行性、特殊狀況下的可靠性、和設備的適配性、穩定的供應能力。至于性能?那是汽車發動機的事。不是電控芯片的任務。
對比財報數據可以發現,制造小芯片的廠商,其研發費用長期低于大芯片廠商,比如:2024年,英飛凌的研發費用占比為13%,而同一年,英特爾的研發費用占比超過收入的30%。
而穩定 ,正是“既得利益者”的優勢。公司老板可以招來一個技術能力更強的程序員,但卻不會輕易換掉配合默契的秘書。它們的產品經過多年檢驗,即便后來者在某些參數上完成了超越 ,也難以在適配性和穩定性上追上——這正是過去幾年發生在AMD和英特爾身上的故事,AMD的銳龍系列在性能上完成彎道超車,但說到可靠 ,玩家仍然青睞于英特爾的酷睿系列。
游戲規則本就不卷性能的同時,小芯片的市場規模也是非常有限的。
比如英飛凌所在的微控制處理器的規模只有SOC芯片市場規模的一個零頭。這樣的市場即便巨頭花錢研發吃下了,又能有多大的意義?
肉不少,骨頭還難啃。“小芯片”的市場極為零散,SKU眾多、領域眾多,啃起來異常復雜和辛苦。正如英偉達在AI領域遇到谷歌、AMD、博通的強烈阻擊,但到了更便宜、市場規模更小、需求更復雜的具身機器人領域,英偉達就根本沒有對手了。
幾十年來,英特爾隕落了,英偉達低谷過,AMD落寞過,這些小芯片、邊緣芯片的廠商卻始終保持穩定。它們的成長空間也許不像AMD那樣誘人,但卻抱著一個鐵飯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