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裝修后找機構除甲醛,早已成許多家庭的“必修課”。然而這個與健康緊密掛鉤的行業(yè),正在上演一場信任崩塌的“大地震”——從頭部品牌到地方加盟商,檢測數據造假成公開的秘密,千元就能入行的低門檻讓“專業(yè)服務”淪為笑話,消費者花了錢卻可能買了個“心理安慰”。
檢測造假:從“暗箱操作”到“行業(yè)標配”
“檢測結果肯定能合格,您放心?!边@句從業(yè)者常掛在嘴邊的承諾,背后藏著一套成熟的造假產業(yè)鏈。
某第三方檢測機構人員透露,不少除甲醛公司會“定制”檢測服務:治理前故意拉高甲醛數值制造焦慮,治理后通過調整檢測時間、采樣點甚至直接修改儀器參數,讓結果“達標”。更有甚者,直接與CMA資質機構勾結,花幾百元就能買到一份虛假的合格報告。
記者暗訪發(fā)現,某連鎖品牌的加盟商直言:“真按標準測,十家有八家不達標。我們的檢測儀,想調多少調多少?!边@種操作不僅忽悠了消費者,更讓“甲醛治理”變成一場自導自演的騙局。
千元加盟:誰都能當“除甲醛專家”?
“3980元加盟,送設備送產品,包教包會,月入過萬不是夢。”這樣的招商廣告在除甲醛行業(yè)隨處可見。極低的門檻,讓這個本應專業(yè)的領域成了“割韭菜”的重災區(qū)。
一位曾加盟某品牌的創(chuàng)業(yè)者透露,所謂的“培訓”不過是兩天速成課:噴壺怎么用、話術怎么說、檢測數據怎么調,至于甲醛的釋放原理、不同材料的治理差異,根本沒人教?!昂芏嗉用松淌情_家政公司、做裝修的,順帶加個項目,反正客戶也看不懂?!?/p>
更諷刺的是,一些品牌為了快速擴張,甚至鼓勵“跨界加盟”,美甲店老板、快遞站點負責人搖身一變就能上門除甲醛。當從業(yè)者自己都分不清“光觸媒”和“活性炭”的區(qū)別,所謂的“治理效果”可想而知。
亂象根源:逐利壓倒一切,監(jiān)管仍存空白
除甲醛行業(yè)的亂,本質是“快錢思維”主導下的行業(yè)異化。
一方面,治理效果難以即時驗證,甲醛釋放周期長達3-15年,消費者短期內無法發(fā)現問題,給了造假者可乘之機;另一方面,行業(yè)標準模糊,產品資質、服務流程缺乏統一規(guī)范,監(jiān)管多集中在事后處罰,難以形成有效震懾。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頭部品牌帶頭“走捷徑”:用OEM貼牌的廉價藥劑冒充“進口專利產品”,靠加盟費和賣設備賺錢,對加盟商的服務質量放任不管。當行業(yè)龍頭都在賺快錢,整個市場自然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huán)。
除甲醛行業(yè)的亂,本質是“快錢思維”主導下的行業(yè)異化。
消費者如何避坑?三點實用建議
面對亂象,消費者并非只能被動挨宰:
- 拒絕“一條龍服務”:檢測和治理分開找,優(yōu)先選擇不提供治理服務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避免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 認準“真檢測”:要求檢測機構出示CMA資質,現場監(jiān)督采樣過程,保留檢測報告編號以便查詢真?zhèn)巍?/p>
- 不迷信“高科技”:甲醛治理沒有捷徑,通風、活性炭、新風系統仍是基礎手段,對“一次治理終身達標”的宣傳保持警惕。
當一個行業(yè)把心思花在造假和圈錢上,最終會失去生存的根基。除甲醛行業(yè)的重生,需要監(jiān)管的重拳,更需要從業(yè)者回歸初心——畢竟,沒人愿意拿家人的健康,為一場騙局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