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富麗娟、劉藝琳、實習生秦語睿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宴,一次科技與傳統的激情碰撞——7月17日起,以“創見北疆 智匯文博”為主題的第九屆內蒙古自治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在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啟幕。來自20余個國家和地區,全國25個省(區、市)的共500余家企業參與到這場為期5天的文化狂歡中。
北疆文化主題展區、文化科技主題展區、智慧旅游主題展區等9大展區亮點頻現,成果展示、產品交易、項目推介等各類活動輪番上演。科技賦能讓北疆文化在文博會上綻放別樣風采、讓觀眾暢享文化消費的熱辣滾燙。
“我帶上VR眼鏡前往了三星堆,里面的面具全都可以拿起來實景觀看,太有意思了。”來自關帝廟街小學的郭艾笛剛摘下VR眼鏡就興奮地說。
VR體驗“大千秘境”。實習生 秦語睿攝
作為本屆文博會最大的亮點,“科技+文化”深度融合的體驗場景遍布全場:在呼和浩特展區,觀眾只需站在3D虛擬試衣鏡前,就能秒換蒙古袍,體驗民族服飾的獨特魅力;赤峰展區的“龍游神州”VR體驗區,則帶觀眾穿越紅山文化遺址, 探秘中華龍圖騰的起源;鄂爾多斯推出的270°全息環幕劇場和“飛躍內蒙古”項目,將視覺、觸覺、嗅覺等多維感官完美融合,讓觀眾仿佛置身于遼闊的草原之中;阿拉善的沙漠沉浸空間與太空艙漫游項目,則連接了歷史與未來,讓人在科技與文化的交織中感受到了無限的遐想與可能。還有人工智能大模型、VR技術等前沿應用集中亮相……
北疆文化作為本屆文博會核心IP,連續兩屆成為展會焦點。走進“北疆文化主題展”,仿佛踏上了一條穿越時空的文化探索之旅,梳理了北疆文化從歷史深處走來的脈絡。
北疆文化主題展區。實習生 秦語睿攝
“北疆古韻·文以源流”展區,遼上京、元上都遺址的悠久歷史與居延漢簡等歷史文化遺產集中展出;“北疆烽火·紅色記憶”展區,通過圖文生動再現紅色記憶;“北疆新征·時代風華”展區,通過“三千孤兒入內蒙”“齊心協力建包鋼”等歷史事件的重現,傳遞民族團結的偉大力量……
李晨飛小朋友在“北疆烽火,紅色記憶”展區前駐足瀏覽,從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到“五一”大會舊址的紅色記憶仍歷歷在目,他不禁轉頭對母親說:“課本里的故事‘活’過來了!”
漫步在各盟市展區,每個展區都獨具匠心、特色鮮明。呼和浩特展區以“一城看北疆”為主題,通過一系列精美的展品和生動的互動體驗,讓觀眾領略到了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包頭展區則主打“黃河北岸硬核風情”,展示了包頭作為工業城市的硬朗與不羈;而烏海展區以“沙漠看海”為亮點,將城市沙漠與湖泊奇妙結合的特色呈現給觀眾,讓人嘆為觀止。
在非遺文創展區,一件件充滿創意的非遺手作、文創產品讓人眼前一亮。蘇魯錠皮雕畫、蒙艮倉銀飾、鄂溫克族太陽花等非遺項目通過與現代設計的結合,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而烏海文創的“烏小金”、巴彥淖爾的“金石交”系列、包頭銅版畫等文創產品,以文物元素、非遺技藝、共同體符號的創造性轉化,展現了“文化為根、創新為翼”的北疆文創路徑。“美觀多元又實用,這樣的非遺文創產品,誰看到能忍住不帶一個回家呢?”參展市民李安說。
各類文創展品。實習生 秦語睿攝
本屆文博會首次實現內蒙古文化交易、數據交易、技術交易的三項交易融合,開創產業發展新局面。在這里,科技為文化賦能,文化為科技鑄魂。內蒙古正以這場智匯文博的盛宴,向世界宣告:北疆文化,既守得住根脈,也跑得出加速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