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西藏林芝的雅魯藏布江峽谷中,總投資1.2萬億元的水電工程正式破土動工。這項裝機容量超8000萬千瓦、年發電量相當于3個三峽的“世紀工程”,甫一啟動便引發印度反應,印度新聞電視臺主持人帕爾基·夏爾馬更在節目中說出“應該派戰機轟炸中國工地”這種驚世駭俗的言論。
這并不是帕爾基·夏爾馬第一次喊出這種反智言論,此前的5·7印巴空戰,該新聞主持人直接說中國和巴基斯坦的裝備性能全都很差勁,巴基斯坦空軍在毫無反應的情況下,被印度空軍接連摧毀了11座軍事基地,輸得一敗涂地。這種睜著眼睛說瞎話的能力確實是完美符合印度的“大乘贏學”。
而這次,夏爾馬的激進言論延續了印度部分輿論的慣常邏輯:將中國基建曲解為“地緣武器”,渲染“中國控制水源威脅印度安全”。然而現實數據徹底否定了其可行性:雅魯藏布江工程核心區距中印實控線約120公里,遠超印度蘇-30戰機在高海拔山區的有效作戰半徑。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超6000米,戰機需攜帶重型彈藥爬升,航程與機動性將驟降30%以上,在解放軍固若金湯的防守下,其想要突防成功率無限近乎為零。
解放軍在西藏早已構建“雷達-導彈-戰機”三位一體防空網,部署8個機場及多座恒溫機庫,戰機升空效率為印軍邊境3個簡易機場的3倍。2024年中印邊境沖突后,中國更強化了北斗衛星監測與遠程火箭炮陣地,可實時鎖定跨境目標。
而印軍在邊境的補給能力至今未解決:2024年冬季仍因物資短缺被迫撤軍30%,而雅魯藏布江工地周邊中國已建成高等級公路網,后勤保障能力形成代差。若印軍冒險空襲,其機場恐在首輪反擊中癱瘓。
印度對水電工程的恐懼,實則是其自身霸權行為的映射。2019年,印度以退出《印度河流域水資源條約》威脅巴基斯坦;2025年4月克什米爾沖突后,更直接關閉上游水閘,導致巴境內河流斷流、180萬噸糧食絕收。這種“水武器”策略使其天然懷疑他國。
但科學數據證偽了所謂的“水源威脅”:雅魯藏布江出境后稱布拉馬普特拉河,其總水量僅19%源自中國境內,81%依賴印度洋季風降水。即便中國完全截流,對下游影響也不足5%。相反,工程采用“水怎么進就怎么流”的徑流式開發,旱季反可增泄15%水量緩解干旱。中國還首次引入“生態流量保障系統”,設置魚道、動物遷徙廊道,并承諾向印度共享實時水文數據,世界自然基金會評估認為,其生態方案已達聯合國最高標準。
雅魯藏布江工程的真正價值,恰是印度忽視的戰略機遇。年發電3000億度可替代9000萬噸煤,減排3億噸二氧化碳。電力通過特高壓輸往粵港澳大灣區,同時預留對印度、孟加拉國的出口接口。印度東北部若接入電網,電價可降30%,提高其電網穩定性,降低企業和老百姓的各項成本,有望使得印度該區域綜合失業率降低15%。中國主導成立“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國際水電合作聯盟”,制定跨境開發標準,印度若持續對抗,將喪失區域治理話語權。
雅魯藏布江的濤聲里,印度主持人瘋狂叫囂“轟炸中國工地”的聲音輕如蚊蠅。印度與其思考如何破壞,倒不如反思自己的水利工程給自己國家和民族帶來了什么;與其推己及人、揣測他人的思維,不如將精力放在如何改善自己的民生以及工業基礎上。盲目叫囂威脅,豈不好似狂犬吠日,徒增笑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