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荊州、張
近日
位于荊州新城中軸線啟動區的
江漢平原產業交流中心項目主體結構
迎來全面封頂
該項目是集會展與酒店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交流平臺,將為荊州新城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文化賦韻打造荊楚特色地標
據荊州城發同展公司項目負責人葉超介紹,在荊州新城整體規劃中,項目位于中軸線北段核心區,以荊楚文化為靈感,以“荊江潮起 有鳳來儀”為設計理念,整體造型宛如展翅欲飛的鳳凰。
項目還通過廣場道路、綠化廊道與新城其他功能區相連接,既呼應了荊州“金鳳騰飛”的城市意象,更象征著新城發展的蓬勃躍升。
中建科工江漢平原項目設計總監趙孟景告訴記者,為構造出“鳳凰展翅”的獨特造型,并保證展廳使用效果,建筑結構采用鋼結構來實現“中央昂首、兩翼合圍”的設計效果,中央登錄廳坐南朝北,東西兩側展廳對稱排布,整體形制高低錯落,舒展的輪廓好似飛翔雙翼,整體呈現振翅欲飛的磅礴氣勢,盡顯荊楚文化底蘊與荊州地域特色。
鋼構賦形打造鋼筋鐵骨之美
作為“鳳凰”造型的核心組成部分,項目鋼結構屋蓋施工難度與精度要求之高業內罕見,堪稱工程難點與亮點的集中體現。
屋蓋最大跨度達72米,最大懸挑距離達40米,總面積5.4萬平方米,相當于130個標準籃球場。
項目總包方中建科工技術團隊經過多次研判論證,采用超大型構件液壓同步提升技術,即將屋蓋在地面拼裝成整體后,通過計算機精準控制提升單元同步向上提升作業。面對多達6萬余根拼裝桿件,項目團隊通過BIM技術、精密測量、焊縫全檢等手段,確保拼裝尺寸誤差控制在毫米級。
提升難度最大的為中央屋蓋,單片面積11500平米,提升重量超1600噸,提升高度18.3米。中央屋蓋區域共布置了34組提升胎架,確保屋蓋精準穿過54個支承柱,最終實現“空中繡花”般的高空精確就位,使屋蓋與支承柱連成一體,構成完整結構“骨架”,完成“地面拼裝—整體提升—高空對接”的全流程高精度作業。同時運用自動化監測監控措施,通過傳感器接入、數據分析、可視化超限報警等方式,確保施工安全與精度。
科技賦能打造智能建造標桿
江漢平原項目總建筑面積達13萬平方米,交流中心、接待中心、室外工程等多個施工作業面同步推進,最多時現場布設了8臺塔吊,對項目進度安全質量管控都提出挑戰。
項目部應用了智慧工地項目管理駕駛艙為控制中心,對現場全面進行監控與分析,實現建造流程全面管控。安全方面應用智慧安全管理平臺、塔吊可視化等系統進行安全行為管理。人員方面應用產業工人管理平臺實現人員實名制與分賬制的數據統一。
除同步提升技術外,鋼結構專業工程施工方中建鋼構項目負責人胡加勝還向記者介紹了現場使用的激光除銹儀等新型智能設備,工人手持激光除銹槍,對準除銹作業面一掃,表面銹跡就被激光脈沖一掃而光,效率是傳統人工除銹的2倍,還大大提升施工質量穩定性,降低人工成本和材料損耗。
多種智慧管理系統和智慧建造設備的應用,讓項目成功入選湖北省智能建造試點工程,成為省安全生產與智能建造雙示范標桿。
產業匯流打造未來城市引擎
該項目是集產業交流、接待于一體的專業場館設施,建成后凈展覽總面積達2.7萬平方米,配套有259間客房,具備承辦大型、高端、高水平產業展示、交流活動條件。
▲登錄廳效果圖
▲序廳效果圖
這座融合文化符號與現代功能的建筑,填補了江漢平原地區缺乏高品質大型產業交流場所的空白,將有效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成為全國產業融合發展的示范平臺、荊州品牌“孵化器”和新城建設“助推器”,助力招商引資、人口集聚與區域價值提升,為荊州乃至江漢平原地區注入發展新動能。
記者:胡威虎、胡嫚嫚/ 通訊員:解天
責編:王璇/ 編審: 王桃芳/監制:江敏
出品:荊州市融媒體中心
了解荊州大小事
請點轉發擴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