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在各方的壓力之下終于要有大動作了,在島內執政的一年多以來,賴清德的權力不斷被掣肘,為了讓自己謀獨謀得更徹底,賴清德發動大罷免。
為了他發起的這場謀私利的加溫,賴清德決定要即將離臺,意圖竄訪外國達到過境美利堅,以此招來換取島民的安全感,從而贏得大罷免。
特朗普
島內的各黨各派自然要將其討伐,而其中聲勢最為浩大的當屬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他更是在島內掀起一場史無前例的討伐運動。
一張飛往巴拉圭的機票,目的地卻在美國。賴清德這趟“過境”之旅,與其說是外交,不如說是一場押上臺灣未來的豪賭,牌桌兩邊,坐著中美兩個大國。那么這場島內斗爭究竟會以怎樣的方式落下帷幕?罷免之后,島內又將呈現出怎樣的局面?
賴清德
想進美國的門,先交“買路錢”?
賴清德計劃八月出訪,名義上是去鞏固和巴拉圭這些“友邦”的關系,但地球人都知道,這不過是障眼法。真正的戲肉,是在中途“過境”美國紐約和達拉斯。
這趟行程從一開始就透著一股子不確定。美國那邊遲遲不給準話,國務院官員打著太極,嘴上說著“符合慣例”,實際上卻把皮球踢來踢去。
為什么美國官員如此對待賴清德?因為牌桌上還有個更重要的玩家。特朗普前腳剛透露收到中方訪華邀請,后腳白宮就確認他年底要來亞洲。
媒體報道
在這個節骨眼上,華盛頓會為了給賴清德開一扇“方便之門”,而給一趟更重要的訪問添堵嗎?恐怕很難。
眼看“正常過境”的路快要走不通,有消息就傳了出來:賴黨的團隊準備了一份豐厚大禮,想用真金白銀敲開美國的大門。
媒體報道
這份清單要是真的,可以說是下了血本,擴大對美投資,一口氣買五十架波音客機,甚至掏出上百億美元投給阿拉斯加的天然氣管道,順便再增持些美國國債。
這哪里是“過路費”,分明就是一份赤裸裸的跪舔立“投名狀”。賴清德為了個人短暫的政治風光,就把臺灣的家底當成見面禮送出去,這種做法,恐怕已經不是簡單的政治操作,而是觸碰了人類道德底線。
對于賴清德的這點小心思,對岸看得一清二楚。在大陸看來,這無非是換了一套說辭,繼續在國際上販賣“臺獨”那套陳詞濫調,骨子里還是“倚美謀獨”的老戲碼。
賴清德
整件事就像一根緊繃的琴弦,賴清德的專機,就可能隨時觸發兩岸暴動。觀察家們心里都有一桿秤,如果美國最終點頭同意賴清德“過境”,哪怕只是落地站了一分鐘,都可能點燃新一輪的怒火。
給島內百姓以錯誤的信息傳遞,賴清德就可以拿著自己和美國政要的合照來向民眾立威,表示民進黨那個是有美國后臺的。
蔡英文講話
但是特朗普敢嗎?終于收到中國的訪問邀請,想必兩岸孰輕孰重,特朗普掂量的清楚。解放軍的大規模“圍臺軍演”,幾乎是可以預見的連鎖反應。
到那時,臺灣海峽上空的,將不再是民航客機,而是呼嘯的戰機。賴清德這張機票的重量,竟可能重到壓垮整個地區脆弱的和平。與此同時島內在野黨又將有怎樣的動作?
國民黨發聲
馬英九再次出山
外部風高浪急,島內也并不平靜。就在賴清德盤算著如何“訪美”時,一位重量級人物罕見地站上了火線。
前領導人馬英九,這位一向溫和的前輩,突然高調振臂一呼,號召兩千三百萬臺灣民眾站出來,共同反抗賴清德和民進黨。
馬英九發聲
他口中的“綠色恐怖”,直指民進黨正在推動的一系列罷免案。民進黨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想把國民黨的24個民意代表一個個拉下馬,讓民進黨在立法機構也實現“多數”,徹底掌控權力。
一旦成功,臺灣的政治生態將徹底失衡。賴清德將再無掣肘,整個臺灣可能變成民進黨的“一言堂”。這才是馬英九真正憂心的。
這不僅僅是國民黨的保衛戰,更是許多不希望權力被一家獨占的臺灣民眾的共同焦慮。馬英九的出現,就像在迷霧中點起一盞燈,給那些搖擺不定的人照亮了一個方向。馬英九在會上還系數了賴清德的哪些罪行?
馬英九
“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難道只是一句口號?
馬英九的炮火,精準地對準了賴清德的“賣臺引戰”政策。他毫不客氣地指出,為了換取美國的支持,賴清德當局正在不計代價地犧牲臺灣民眾的利益。
從臺灣經濟核心臺積電被迫擴大在美設廠,到面對美國關稅時的束手無策,樁樁件件,都像是把臺灣的利益拱手讓人。
他呼吁民眾,用手中的罷免反對票,告訴賴清德:“我們不信任你,我們不愿被你綁上戰車。”兩岸關系,更是馬英九心頭的一根刺。
馬英九
他痛斥賴清德上任以來,一邊高喊“臺獨”口號刺激對岸,一邊又拼命買美國武器,搞什么“不對稱作戰”,把兩岸關系推到了懸崖邊上。
“臺灣大多數人不想打仗,更不想當炮灰!”馬英九的話說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他甚至半開玩笑地戳破。
媒體報道
賴清德在軍演里演練的“撤離路線”,是給他自己準備的,可不是給老百姓的。真到了那時候,最先遭殃的,還是普通人。
他拿出自己執政八年的經歷作對比,那時候兩岸和平穩定,解放軍沒搞過一次圍臺軍演,反而簽了二十三項協議,給臺灣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賴清德竄訪
棋子能夠決定自己的命運嗎
賴清德不是好人我們周所周知,可馬英九也不是沒有爭議。他當年奉行的“不統、不獨、不武”,以及后來的“不排斥統一”,在很多人看來,本質上也是一種“拖字訣”。
但在那個時候,拖或許還有空間。如今解放軍的軍機軍艦在臺海巡航早已常態化,大陸方面展現出的決心和耐心都在發生變化。馬英九當年的“拖延”策略,在今天的時空背景下,還能有多大效果?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侯友宜
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臺灣回歸的日程表,已經悄然擺上了桌面。說到底,臺灣社會真正想要的,從來不是虛無縹緲的“獨立”口號,也不是劍拔弩張的對抗,而是一家人能安安穩穩過日子。
美國歷史上把盟友當“棋子”隨時犧牲的例子,也讓那份所謂的“安全承諾”顯得越來越像一張空頭支票。
當牌桌上的籌碼越來越少,臺灣還能有多少選擇的余地?這個問題,恐怕只能由時間來給出最終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