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哪是旅游,分明是來給島民上供!”
一位博主的潿洲島游記,讓這個熱門海島瞬間“涼涼”:
沙灘躺躺,傘椅百元起步;
4塊錢的青菜,敢收10塊加工費;
停車?大姨比導航還靈,追著要錢。
最離譜的是洗腳——三十秒,一塊!
一爆,網友集體拉黑潿洲島。
可民宿老板們急眼了,連夜發逐條反駁。到底誰在耍花招?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博主吐槽處處收費
博主拖家帶口九個人去潿洲島旅游,本想著享受海島風光,結果被島上的收費模式整懵了。
7月21日,她在返程的里吐槽說,在這里除了呼吸不要錢,其他啥都要錢。
這話一出,網上炸了鍋。
因為從內容看,這位博主的潿洲島之行可以說是處處踩坑。
光是上島就不便宜,她沒搶到150塊的普通船票,只好買了180的。
再加上98塊的上島費,往返船票加門票,一個人就得掏458塊。
到了島上想出門轉轉,才發現這里既沒有共享單車,也叫不到網約車。
只能選擇接駁車或者租車。
博主算了算,坐接駁車人均要30塊錢。
租車的話,兩輪電動車一天50,三輪的團購價118,現場租更貴,要140。
而且去哪兒都要交停車費,基本上每個景點都收20塊。
住宿也讓人糟心。
博主花478塊訂的雙床房小得可憐。
后來換了家200多的民宿,就想著自己買菜做飯省點錢,結果在民宿廚房做菜還要另付加工費。
博主買了4塊錢的油麥菜,讓民宿老板幫忙炒一下,加工費要10塊。
她想50塊錢把所有菜的加工費都包了,老板還不同意。
最后博主只好亮出自己是做自媒體的身份,這才把價格談了下來。
最讓博主震驚的是,海灘上的收費項目。
租把遮陽傘加三個躺椅就要100塊。
孩子們在沙灘玩累了想沖個腳,結果發現洗腳樁上貼著收費標準,30秒1塊錢。
同行的朋友都看不下去了,說這一趟已經花了一千多,連洗個腳都要收錢。
去鱷魚山景區的時候也讓博主無語。
明明可以直接走進去,偏偏要坐接駁車繞個圈,每人又是20塊。
博主覺得這完全是變相收費。
除了各種收費,島上的其他體驗也不咋樣。
晚上騎車回民宿,路上黑得伸手不見五指,路燈稀稀拉拉的,只能靠手機手電筒照明,感覺像在玩荒野求生。
有些景區還能看到漂浮的垃圾,也沒人打掃。
對此,博主在里總結說,在潿洲島真的是動一步就要花錢,到處都是收費項目。
這番吐槽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不少原本計劃去潿洲島的游客看了后都改了主意。
老板辯解各有理
博主的發出去以后,島上的民宿老板和商戶們都急了。
有個民宿老板專門錄了,一條條反駁博主的吐槽內容。
雙方你來我往,各說各的理,這事兒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和討論。
針對博主說的交通費用問題,民宿老板首先澄清了接駁車的收費。
老板說博主算錯了賬,接駁車一趟40塊錢能坐10個人,算下來一個人才4塊錢,根本不是什么人均30塊。
如果選擇包車的話,一天300塊錢,那才算是人均30。
但是包車的話,司機能帶著游客把島上所有景點都轉一遍。
關于停車收費,老板也有話說。
他表示政府這兩年已經在各個景點建了不少免費停車位,只不過離景點稍微遠一點。
游客要是貪圖方便,把車停在村民的私人地盤上,人家收個幾塊錢也合情合理。
而且政府還公布了舉報電話,真要是遇到亂收費,完全可以投訴。
說到洗腳收費這事,老板認為一點都不過分。
她說潿洲島是個海島,淡水資源特別緊張,主要靠海水淡化和收集雨水。
要是不收費,可能會有人浪費水資源,甚至有島民拿桶來接水回家用。
收這一塊錢主要是為了控制浪費,確保真正需要沖腳的游客能用上水。
至于民宿的加工費問題,老板強調這都是明碼標價的。
收費標準是按照烹飪方式來定的,炒菜多少錢,蒸魚多少錢,都有固定價格。
這跟買的菜便宜還是貴沒關系。
再說了,島上所有東西都要從外面運進來,成本本來就高。
光是一罐煤氣就要一百多塊錢,所以加工費定這個價也是合理的。
關于島上的衛生問題,老板覺得博主說得太絕對了。
他說清潔工每天從早忙到晚,一直在打掃衛生。
可能游客多的時候,個別地方確實會有垃圾沒來得及清理,但不能因為這個就說整個島都沒人管。
雙方各執一詞,那到底該相信博主的話,還是店家的回應呢?
游客普遍反映體驗差
其實這事也簡單,多聽聽其他游客的評價就知道了。
有許多人說,就算只是上島,成本就已經很高了。
船票來回得三百多,再加上98塊的上島費,一個人還沒開始玩,就已經花了四百左右。
仔細算算會發現,一家三口光上島就得一千四,要是什么都沒看到,心里肯定不舒服。
住宿這塊也是槽點滿滿。
便宜的民宿三百多一晚聽起來還行,但那些一兩千甚至三千多的高端酒店,也有不少游客反映設施陳舊,房間里還有小蟲子,完全配不上這個價格。
游客評價
再看島上的景點,不少人覺得名不副實。
沙灘上全是貝殼碎片和死珊瑚,有些地方還有垃圾沒清理。
那些網上吹得很美的打卡點,實際去了也發現很普通。
想玩點項目,結果海邊摩托半小時就要四百八,一小時八百塊,價格實在離譜。
游客評價
吃飯也是個大問題。
海鮮價格還算正常,但加工費快趕上食材價格的一半了。
有游客買了四百多的海鮮,加工費就花了快兩百。
而且很多打著重慶口味招牌的店,味道卻很一般,有人還吃壞了肚子。
服務體驗也讓人不舒服。
有游客吐槽道,坐船的時候不停有人推銷防曬噴霧、暈船貼什么的,想休息一下都不行。
租車的時候,下午兩點半以后就算全天價格,時間計算上也有點不合理。
當然,這些問題背后也有客觀原因:
海島運輸成本本來就高,淡水資源稀缺,基礎設施建設也困難。
而且島上主要靠旺季賺錢,得維持全年的運營。
但同時也確實存在管理問題,比如有人私自圈占公共沙灘收費,景區垃圾清理不及時等等。
最關鍵的是期望差距太大。
很多人看了網上的宣傳,期待著性價比高的海島游,結果卻是高消費低品質的體驗。
甚至有游客直接說,一天花了一千七,卻感覺啥都沒干。
還有去過的游客建議說,想看海的話可以考慮其他地方。
比如北海的銀灘配上僑港風情街,防城港的江山半島,還有欽州的三娘灣。
這些地方被不少人推薦,說是風景也不錯,關鍵是性價比更高。
結語
潿洲島旅游爭議暴露了海島游的尷尬現狀:高價低質。雖然海島運營成本確實高,但處處收費、服務跟不上的問題也很明顯。游客花大價錢卻得不到相應體驗,自然會失望。景區要想長遠發展,不能只想著賺錢,得把服務和管理跟上。畢竟口碑壞了,再美的風景也留不住游客。讓價格和品質相匹配,才是海島旅游的出路。
參考文獻:
1.文中提到的“博主”個人賬號-2025-7-21
2.文中提到的“老板”個人賬號-2025-7-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