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一粒沙,落在每個家庭頭上都是一座山
2025年,中國經濟在宏觀層面依然亮眼,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3%,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增長5.7%。
但數據背后,普通家庭的日子卻在變重。
物價指數CPI同比下降0.1%,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下降2.8%,這些數字不是簡單的錢更值錢了,而是通縮信號。
當消費需求下滑、就業形勢嚴峻與資產縮水同時發生,普通家庭面臨的壓力已經遠超紙面統計,2025年下半年,有四道坎正橫在多數家庭面前。
01 房產縮水,家庭財富的根基正在動搖
對大部分中國家庭而言,房產是財富的基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房產占居民家庭總資產的比例高達77%,金融資產僅占23%。
這個數字背后,是一代人把畢生積蓄押在房子上的集體選擇。
如今,這塊基石正在裂開,從2022年起,國內房價進入下行通道,截至2025年,三年累計跌幅已達30%。
曾經堅挺的一線城市也無法幸免,北京、深圳主城區房價較峰值分別下跌28.3%和42.1%,直接跌回2015年水平。
更令人憂心的是流動性枯竭,在河南南陽這座擁有970萬人口的城市,二手房掛牌量高達8.7萬套,較2020年增長210%,然而2025年一季度僅成交1200套,成交量較六年前暴跌63%。
有價無市的困境,讓房子從資產變成了負擔,央行報告警示,在房價跌幅超20%的城市,斷供率已飆升至3.2%。
02 存款貶值,穩健理財的時代終結
當房產不再可靠,許多人把目光轉向銀行儲蓄,然而這個避風港也在消失。
五大國有銀行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降至1.55%的歷史低點,相比前些年3%以上的利率,同等10萬元存款,年利息收入從4000元銳減至1500元。
對依賴利息補貼生活的中老年人,這幾乎是釜底抽薪。
低利率逼迫人們尋找更高收益,2025年4月,銀行理財規模單月暴增2.1萬億,總量突破31.3萬億。
A股市場延續一賺二平七虧損的鐵律,公募基金去年普遍虧損20%-30%,普通家庭突然發現,自己辛苦攢下的積蓄無處可去。
03 就業壓力,飯碗不再鐵打
收入端的危機同樣嚴峻,2025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1222萬,就業市場競爭空前激烈。
更深刻的變化來自產業層面,人工智能取代人力的速度遠超預期,僅2024年,全國銀行業就有超20萬個崗位被智能系統取代,客服、流水線工人、餐廳服務員成為被替代的高危職業。
房地產行業調整引發的連鎖反應同樣驚人,2025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相關企業裁員人數達85萬人,建筑、家居、裝修等關聯行業緊隨其后。
04 人口結構,未富先老的現實困境
在資產與收入的雙重壓力下,一個更根本的挑戰正在浮現,人口結構惡化。
2025年一季度,全國結婚登記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5.9萬對,同期新生兒出生人口僅195萬,環比下降8.7%,創近十年新低。
“4+2+1”的家庭結構已成為普遍現象,一對年輕夫妻,贍養四位老人,撫養一個孩子,這種倒金字塔結構讓中年人舉步維艱。
面對這四大難題,被動等待不如主動調整。
需要降低房產在家庭財富中的占比,全國43.7%的城鎮家庭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對地段差、難出租的三無房產應考慮及時處置,回收流動性。
在理財端,必須接受低利率常態化的現實,銀行存款占比高的家庭,可逐步建立40%固收+30%混合型產品+20%權益類+10%另類資產的多元配置結構,平衡風險與收益。
在職業發展上,軟技能比硬技術更具持久性,溝通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難以被AI替代的素質,將成為職場新護城河。
至于人口結構難題,個人力量雖有限,但通過合理規劃家庭教育、醫療、養老支出比例,至少能避免被“三座大山”壓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