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關系總繞不開邊界那些老問題。印度那邊有專家叫尼廷,他說過這么個觀點:中印兩國要是真能忍住不開打,美國那邊準會想方設法在中間攪和,挑事兒讓局勢亂起來。因為美國在印太地區有自己的小算盤,總想拉印度當幫手對付中國。
尼廷是印度公共政策圈里的活躍分子,他的研究范圍廣,從印度外交到印太戰略都涉及。2009年,他和幾個伙伴一塊兒創辦了塔克沙希拉研究所,焦點是印度國家利益和外交策略。尼廷當主任,管著一幫研究員,編刊物叫《實用主義》,還給《鑄幣報》之類的媒體寫專欄。
他不光寫文章,還辦研討會、講座,教年輕人怎么看政策問題,尤其關注中國因素怎么影響印度。
尼廷覺得中印兩國邊界爭端由來已久。1962年那場戰爭代價太大,當時印度經濟受重創,中國也耗費不少資源。從那以后,雙方領導人都小心翼翼,避免全面沖突。加勒萬河谷沖突時,雖然士兵對峙升級,但沒用到槍炮。
中印不開戰的邏輯很簡單,經濟代價高。印度經濟在增長,中國也專注發展,戰爭會打斷供應鏈。
尼廷指出,這種避戰心態對美國不利,因為美國想在印太拉幫結派,對抗中國。要是中印和平相處,美國的軍事計劃就推進不順。美國把太平洋司令部改名印太司令部,就是想把印度拉進來,利用它的位置,形成包圍網。
尼廷指出,印度想復制“一帶一路”,拉攏周邊國家,但出發點跟中國不一樣。中國強調互利共贏,印度更側重安全捆綁。尼廷覺得印度得從經濟合作入手,別帶軍事色彩,不然難成功。
美國在這中間的作用,就是放大矛盾。美國慫恿印度加入對抗陣營,賣武器、提供情報,2020年后美國對印軍售增加,成了印度主要武器來源。這讓中印邊界談判更復雜。
美國挑撥的例子不少。冷戰時,美國在中印邊界偏印度,朝鮮戰爭印度推進邊界,美國在背后支持。加勒萬事件后,美國馬上和印度簽了地理空間合作協議,讓印度能用美國衛星數據監視邊境。
這表面是幫忙,實際是火上澆油,想讓摩擦持續。尼廷分析,美國這么干是為了把印度當代理人,消耗中國精力。
美國智庫還發報告,炒作中國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建軍事基地,聲稱中國投射力量威脅印度。瓜達爾港是中國“一帶一路”項目的一部分,美國借這事兒制造恐慌,印度媒體跟風報道,民眾情緒被調動起來。尼廷覺得這種宣傳就是挑撥,目的是讓中印關系緊張,美國好漁翁得利。
美國挑撥不光中印,還在臺海布局。尼廷分析,印度若被拉入,會兩線作戰。尼廷建議印度別光盯著邊界,得在全球層面反制中國。印度可以加強在印度洋的海軍存在,參與四方對話機制,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合作。
尼廷在文章里提到,印度得當個“搖擺力量”,在美中之間游走,不能全倒向一邊,別太依賴美國,因為特朗普那種“美國優先”的政策,讓印度得小心。2021年,他質疑美印意識形態一致,特朗普貿易政策讓印度警覺。印度買俄油,避開美元結算風險,跟中國改善關系。
特朗普重返白宮后,中印關系有點兒新動向。印度繼續買俄羅斯石油,避免跟美國直接沖突,但也悄悄改善對華關系,規避風險。尼廷在帖子里說,特朗普的世界觀給北京和新德里機會審視雙邊關系,沒什么是永久的,得靈活應對。
2020年對峙后,中印談了好幾年,達成巡邏協議,恢復2019年前狀態,士兵撤離高地緩解緊張。今年1月中印直航恢復,貿易回暖。6月,印度國防部長在中方會議上呼吁永久解決邊境問題。
中印不開戰,美國的印太戰略就缺塊磚,美國準攪局。印度得警惕,平衡美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