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當被問中國軍力是否已經趕超美國時,有人竟不假思索回答:“想多了,20年內都追不上”。
而說這話的,竟然是備受尊敬的“局座”張召忠。
此話一出,頓時引發熱議。
畢竟張召忠的身份在那里,他說這話,難免讓人覺得有點,“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那么當時究竟是怎么回事兒?
張召忠為什么這么說,又憑什么依據這么說的呢?
他本人對爭議是如何回應的?
又是否真的有實力,能夠評說中美差距?
中國真的在20年內都難以趕超美國嗎?那一旦中美開戰,我方勝算多大?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接著往下看。
2015年,張召忠應邀出席一檔軍事訪談節目,當時主持人就“中美之間軍力差距”向他提問。
畢竟兩國之間競爭多年,早已家喻戶曉。
大家也想知道,競爭到那會兒,是個什么局面。
沒想到張召忠直接開口就說,有人說中國的軍力已經超過了美國,這是誤導,大家別輕信,在他看來,再給我們20年去發展也很難超越美國。
對于自己的這番話,張召忠自己并沒覺得有任何不妥。
卻沒想到,節目播出后,在線上引起了國民熱議。
當然更多的聲音都在質疑,張召忠是不是太看低我國軍事的發展了。
我們雖然起步晚,起步的標準低,但是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早就不是當年的樣子。
各種新式裝備也是層出不窮,取得的成果世界矚目,卻被他說得如此不堪,著實有點妄自菲薄。
導致不少人都開始質疑,他是不是根本不了解中國當下的發展情況,在胡編亂說。
也有人覺得,這可能又是他“戰忽局”的風格。
目的就是為了放出煙霧彈,讓那些同樣看到消息的西方人覺得,我們的發展真的滯后,好放下戒心,讓我們悶聲干大事。
畢竟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過。
還有人覺得,他說的就是實情,很多人被自己盲目的愛國之心蒙蔽了眼睛,只能看到我們發展的速度,卻看不到我們還留存的那些不足。
而且支持張召忠的人還覺得,一旦中美開打,我們不見得能把握戰局的主動,說不定取勝都難。
一時間線上眾說紛紜,誰也不服誰?
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8年前看看。
首先,為什么很多民眾會覺得張召忠又在“忽悠”呢?
這其實和他一貫的評論風格,和早年間做的那些“精準”預判有關。
戰忽,是廣大軍迷起的一個戲稱,大概指的是。
通過刻意示弱或者降低自己的姿態,迷惑外界,讓他們覺得我們是真的不行,從而放下戒心。
讓他們對我國軍事和國防的真正實力,產生錯誤的認知,從而在自己的領域上更加固步自封,洋洋得意。
其中張召忠就是戰忽局的典型代表。關于他“忽悠”的事跡,那可不少。
接下來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首先,他說“我們的第二、三艘國產航母,不可能是電磁彈射”。
在一個訪談中,張召忠一直強調,說咱們國產的第二,第三,第四艘航母,都不可能會用到核動力,沒有核動力就沒辦法發展電磁彈射技術,沒有電磁彈射技術,也無法達到幾萬噸的體量。
對此他的解釋是,做出這個論斷是根據我國裝備發展規律得出的。
這些技術對當時的我們來說,太新了。
新技術需要學習、磨煉、考核、試驗,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
只有經歷過時間的磨煉,我們才能掌握并且熟練應用這項技術。
所以我們要等電磁技術成熟后,再啟用電磁彈射。
而且他還強調,想做到電磁彈射呢,需要非常強勁的動力。
這都大到只有核動力才能夠滿足。
咱們中國當時可沒有核動力的艦船,反而是核動力的潛艇有幾艘。
可這些潛艇才幾千噸,想要帶動10萬噸級別的航母,現在這點核動力太小了,驅動不了。
他還舉例,之前法國呢就把他們在核潛艇上的核反應堆,裝到了它的戴高樂航母上,結果造成重大失敗,這個失敗的教訓,我們是要吸取的。
反正咱們自己是不可能把核潛艇上的核反應堆,放到航母上去使用。
所以我們大概會先發展一些小的核動力船舶,然后把給航母準備的動力反應堆。
放到這些船舶上去試驗,試驗個幾年之后,感覺技術成熟了,再去造航母。
要造呢還要造一個像美國最大航母那么大的核動力,牛得很。未來幾十年都不用考慮需要換燃料。
而且我們還要保證用核安全,這些都是要考慮的。
只有這些技術都成熟了,我們才能有核動力,去給電磁彈射技術提供動力,之后咱們的電磁炮那些就能跟著解決。
結果呢?
2022年6月17日,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下水。
滿載排水量約為8萬噸,規模僅次于美國福特和尼米茲級航母。
更關鍵的來了,搭載電磁彈射技術,擁有三部電磁彈射器,艦載機可自由利用電磁彈射器,在航母上實現加速起飛。
其次,他還說“殲20是殲10改的”
當時呢,是日本打算購買40架F35隱形戰機,局座聽到之后大為震驚,在一個節目中表示,不理解他們怎么一下子買這么多。
其實日本找美方買戰機,很正常。
因為兩者本來就是一個軍事同盟,而且當時美國的F22戰機,已經有187架了,戰機的生產線還在,就被日本盯上了,也想買。
但是當時這個機型還屬于第四代機,正處在技術絕密期。
美方的意思是,他們首先要部署給自己的空軍,讓自己的空軍用幾年,才賣給同盟國。就這還的是和他們關系要好的。
但是日本就盯著這個戰機不放。
最后看實在違拗不過日本,美方就提議,先把自己的 F35戰機賣給他們。
但日方當時也一直不樂意,就僵持了好久。
所以對于他們突然一下子購進了40架F35戰機,張召忠表示自己還是很震驚的。
而他分析,可能是日方的民眾,看到我們中國在試飛第四代戰機,就著急了,逼著日方趕緊買下F35戰機。
當然,這也是他猜測的。
但他之后說日方和美方這么緊張完全沒有必要,在他看來,我們的殲20就是在殲十,后面經過改進的。
如果說殲10是3.5代的話,殲20大概也就3.7代的樣子,達不到4代機的標準。
還說美國當年搞F20都搞了20多年。我國的四代機哪能這么容易,就研發出來了。
結果呢,殲20出來后,根本沒有往3這個數字上面去靠。
直接議論的就是,它到底是4代機,還是都能稱得上是5代機了。
如果略微了解軍事的話,就知道。全世界戰機的劃分,大致有兩個標準,美國標準和俄羅斯標準。
用美國標準為例,二戰時期,德國噴氣機后,涌現出來一大批噴氣式戰斗機,這些都屬于一代戰機。
一代戰機主要搭載的是亞音速航炮。
二代戰斗機和一代戰機相比,更加注重超音速,基本每個機型都配備了雷達,空對空作戰更加便捷。
外形也開始更加靈動。
三代戰機,除了更強的超音速外,也變得一機多能。
不僅能夠空戰,還能對海對陸做出攻擊,雷達探測距離更遠,代表機型,F14、F18、中國殲10等。
四代戰機,開始搭載矢量發動機,能讓戰機在空中完成更高難度的動作,雷達甚至先進到可以殺人于無形。
有強大的隱身功能,代表機型,美國的F22 、F35,俄T50。
這樣的標準下,大家覺得我國的殲20屬于哪一代呢?
不言而喻。
而也正是因為張召忠的這些經典發言,讓他成為了“戰忽局”的典型代表。
所以大家才會開始探究,他說的我國20年內軍力無法趕超美國,究竟是真話,還是又是一次“忽悠”。
那么張召忠,是否有能力說真話呢?
看看他的成長履歷,就能知曉。
張召忠,1952年出生于河北。
家里呢也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勞,也沒能改變家里的境況。
好在張召忠足夠爭氣,也一直有個從軍夢,于是中專畢業之后,沒有直接參加工作,而是加入了解放軍海軍隊伍。
并且憑著勤奮好學的精神,在導彈部隊待了下來,成為了一名技術兵。
當時人們的學歷普遍不高,所以張召忠中專的身份,也給了他比別人高點的起點。
加上他一直以來表現出眾,很快就成為了學員中的佼佼者,還打算被送到其他學院進修核潛艇技術。
但隨后一位老師發現了他超凡的語言能力,就舉薦他去做了翻譯。
還進入了北京大學這樣的高等學府,經過四年的學習,張召忠1978年從北大畢業。
之后他不僅精通多國語言,還被安排出國做翻譯,學習電子知識,研究裝備,更是多次拿到部隊頒發的科技獎。
整個人更加熠熠生輝。
后來,因為當時軍官中缺乏出國經歷的人,他被再次提拔,而這次,主要安排他研究的是軍事理論。
而干一行愛一行的他,也很快就在這個領域,嶄露頭角,講出來的內容,頗有見地。
很快,他獨特的點評角度和風格,就得到了大家的青睞,也開始頻繁走到臺前,入駐軍事節目,開啟了自己的軍事點評生涯。
逐漸成長為一位國內外知名的軍事評論家。
所以他的能力,絕對有資格在軍事上,點評一二。
只不過后來,因為點評風格,被大家戲稱為“戰忽局”。
后來甚至直接把自己的工作平臺名字都改了。
而當時張召忠說中國20年都難趕超美國,卻其實沒有“戰忽”。
也許是因為研究的深入,或者是親身見證過兩伊戰爭等經歷。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我們和美國之間的差距。
尤其是海灣戰爭期間,多少人被美軍的裝備震驚到。
所以能夠客觀的認識到自己和別的差距,這也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那之后,張召忠似乎開始更加賣力的“忽悠”,而背后就是為了能讓我國悶聲趕超。
因為太像是真的了,連我們自己人都信了,更別說是美國人了。
結果等美國人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錯過了封鎖我們技術的最佳時機。
我們也得到了更多發展的可能。
但目前的我們,確實還和美國有著一些差距。
雖然已經過去了8年,但是這種差距也還是存在的。
確實別像局座說的那樣,被別人誤導了,我們有“戰忽局”,不見得美國沒有,大家覺得呢?
而對比現在中美的軍力差距。
拿海軍和空軍來說,近些年來美國空軍經常到我國的南海和東海,進行模擬攻擊。
航母艦隊等也經常出入我國南海地區進行演習,這都是他們炫耀實力的方式。
對我們國土都是非常大的威脅。而我們對他們本土的威脅,大概也就能到關島等地。
想更遠一點的夏威夷等地,可能會比較困難,幾乎沒有什么打擊的能力。
而我國雖然也是一個核大國,但是擁有的核的數量,依舊沒有對方多。
所以如果根據兩國的常規力量來看,我們其實一直都沒有趕上過對方,甚至自身發展還有點失衡。
所以,我們接下來,預計還要繼續發展遠程導彈和遠海作戰力量。
剩下的12年究竟夠不夠,還得拭目以待。
不過雖然綜合來說,兩國之間的軍事實力還有一些差距,但是最困難的時候我們都度過來了。
這些算什么,我們根本無需悲觀,在中國發展如此快速的情況下。
原來預計20年難以完成的任務,或許20年,甚至更短的時間,是能夠實現的。
而中美一旦爆發沖突,我相信我們也一定會像當年打敗日軍一樣,照樣拿下美軍,大家覺得呢?
這一切只要交給時間就行,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