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李嘉誠曾是所有中國人心中的商業神話,如今卻成為人人喊打的“賣國賊”。
他要打包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的消息,一出來,人設就徹底崩塌了,如今這個項目雖然被無限期暫停了,但是李嘉誠收到的壞消息是一個接著一個,落得一個晚年不保的下場。
李嘉誠公司蒸發781億市值
李嘉誠那邊,原定于4月2日簽署出手巴拿馬運河港口,沒想到在簽約儀式前夜,一則聲明砸穿了所有人的預期:“無限期推遲”。
推遲的消息公布前,市場一片祥和,相關的股票在交易預期的刺激下穩步爬升,仿佛人人都能分到一杯羹,但4月2日開盤的鐘聲敲響,恐慌性拋售開始了。
長江基建、和記黃埔等李氏家族旗下的核心資產,股價曲線陡然從上揚變為自由落體,資本以前所未有的決絕姿態逃離。
短短11天,781億港元的市值,就這么人間蒸發了,這不止屏幕上跳動的數字,而是無數投資者賬戶里真金白銀的灰飛煙滅。
親兒子與其劃開界限
這場危機雖然來的快,但李嘉誠的次子李澤楷的反應更快,在這場風波開始的時候,他第一時間公開聲明,自己的生意早已獨立于父親的長和體系,個人名下更不持有一股長和的股份。
這番表態,與其說是澄清,不如說是一次堅決的劃清界限,緊接著,他以“香港青年企業家”的全新身份,高調現身中國內地一個極高規格的發展論壇。
在父親的商業帝國被輿論旋渦撕扯之時,他選擇走向北方,擁抱一個截然不同的敘事,就連親兒子都不理解他,李氏家族內部的壓力與分歧,已無需更多言語。
是誰按下了暫停鍵
這筆交易從一開始就不單純,特朗普曾對這筆交易高調“點贊”,直白地稱之為“美國正在奪回巴拿馬運河”,這句話瞬間點燃了交易背后那桶看不見的政治炸藥。
它提醒了所有人:這不僅是兩個公司的買賣,更是中美博弈棋盤上的一步棋,而李嘉誠這樣精明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
據聞,香港當局在交易前就曾約談李氏家族,建議其“審慎處理”,而內地傳出的信號則更為清晰:外交部不點名地敲打“經濟脅迫”,市場監管機構啟動審查的傳聞甚囂塵上,更有消息指國有企業已被要求暫緩與李氏的新合作。
一套無聲的組合拳,精準地打在了交易的七寸上,更何況,這筆交易本身就存在商業邏輯的硬傷,如此巨大的資產包,為何不公開招標以求利益最大化?這個疑問,讓所有的政治猜想都有了落腳點。
當然這件事情公開之后,社交媒體的廣場上,憤怒的情緒被徹底引爆。
幾十年來,李嘉誠被視為香港精神的化身,一個從小人物到“超人”的傳奇,而現在“龐氏騙局”、“內幕交易”這類極具殺傷力的指控,開始與李嘉誠的名字捆綁在一起。
這一次,人們的情緒真的變了,“打倒李嘉誠”的口號,這個在香港近年輿論場上堪稱石破天驚的說法,竟然開始出現。
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商業糾紛,它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對時代符號的信任審判,神壇之上,曾經堅不可摧的聲望,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雪崩。
這件事情暫時告一段落,但那份價值1700億的合約,依然懸浮在半空中,“無限期推遲”,不是“徹底終止”。
我們不知道的是,李嘉誠是在等待時機,還是在另尋他法。
參考資料
長江云新聞《李嘉誠旗下4家公司市值蒸發超781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