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現在國際形勢已經越來越復雜,特朗普不斷揮關稅大棒,給不少國家造成來了困擾,德國則是一改往日沉默。
直接用強硬語氣跟美國叫囂,“想打仗,奉陪到底”,一句話直接引起了外界的目光,很多人都在猜測,怎么德國如此有底氣?
而這個答案,就是中國給的3件法寶,那么,中國給了哪3件法寶?
網絡圖片
美國加征關稅的背景
美國政府在特朗普領導下實施了一系列針對歐盟的關稅措施,主要針對德國等制造業強國。
2025年美國宣布自8月1日起,對歐盟商品征收高達30%的關稅,其中汽車關稅高達25%。
這一政策對德國的經濟造成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其汽車工業,這一行業長期以來一直是德國經濟的支柱之一。
網絡圖片
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其工業基礎與其他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海外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
在美國的加稅壓力下,德國的出口產品,尤其是汽車,面臨巨大的額外成本,僅僅是對美汽車出口就可能導致50億歐元的額外成本負擔。
而這一成本會傳導到德國整個制造業,影響到該國的經濟增長與工業穩定。
網絡圖片
美國政府不僅對汽車征收高關稅,還進一步要求歐盟接受更高的“基準關稅”,并且將其范圍擴大到鋼鐵、鋁制品及一系列日常商品。
這些措施的實施意味著德國的工業鏈條將面臨斷裂的風險,特別是在與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和中高端消費品市場相關的產品,德國的制造業面臨被排除在外的危機。
德國不再忍讓
在初期,德國一直秉持著通過外交談判解決爭端的立場,希望能夠通過與美國的對話降低關稅壓力。
網絡圖片
然而,隨著美國提出的關稅要求不斷增加,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提出將關稅基準從原先的10%提升至15%或更高時,德國終于決定不再退讓,開始采取強硬的反制措施。
德國政府提出一系列反制措施,先是對美國商品征收報復性關稅,包括針對美國的標志性商品如花生醬、牛仔褲等。
此外,德國還擬定了更為嚴厲的措施,其中包括數字服務稅的實施,尤其是針對美國科技巨頭的互聯網稅,旨在通過這種稅收手段降低美國在歐盟市場的市場份額。
網絡圖片
此外,德國還提出限制美國企業進入歐盟公共采購市場,以此作為對美方關稅政策的報復性反擊。
德國的態度變得更加強硬,甚至明確表示,如果美國堅持繼續實施這種經濟“戰爭”,德國將毫不猶豫地反擊。
德國政府的表態直接表明了其立場:美國如果愿意與德國進行經濟博弈,那么德國絕不會坐以待斃。
網絡圖片
德國此舉標志著該國在對美貿易戰中的戰略覺醒,也是歐盟中最大經濟體的首度直接對抗美國。
那么,德國是哪里來的底氣?
德國借力反制美國
隨著美國對歐盟日益加劇的關稅壓力,德國開始尋求新的經濟盟友,其中我國的角色尤為重要。
網絡圖片
2025年7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共同赴華訪問,這標志著中歐之間合作的進一步加強。
此次訪問不僅是歐盟對中國重要性的認可,也顯示出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心之一的地位正在逐漸凸顯。
對于德國來說,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更是為了在美國加征關稅的背景下找到一個戰略突破口。
網絡圖片
通過與我國的合作,德國可以有效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尤其是在制造業和汽車行業中,進一步推動產業多元化,從而避免單一市場風險的過度集中。
在中歐高層溝通加強的同時,德國總理默茨也計劃于年底攜德國企業代表團訪問我國。
這次訪問的核心目的是推動中德之間的經濟、貿易和文化合作,特別是通過尋求中國的投資與市場準入,進一步增強兩國經濟的相互依存度。
網絡圖片
通過與中國的緊密合作,德國不僅能夠在我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中獲得更多的份額,還能通過中國的先進制造業與技術優勢,提升自身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在我國投資與市場準入的框架下,德國將能夠為本國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找到更多支持,減少對美國及其關稅政策的依賴。
此外,德國還希望通過與中國的合作,利用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推進中德兩國在高科技、綠色能源等未來產業領域的深度合作,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多動力。
網絡圖片
中國貿易經驗的啟示
我國與美國的貿易戰持續了七年時間,期間我哦國面對著美國的強大經濟壓力,但始終未被打垮。
相反,我國通過實施“獨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經濟戰略,不僅成功應對了美國的關稅戰,而且還在全球經濟中獲得了更強的競爭力。
2025年上半年,我國的貿易順差達到了4.2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9.3%。
網絡圖片
這一增長表明我國不僅沒有受到美國關稅政策的負面影響,反而在全球經濟中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德國深刻認識到,中國的成功不僅僅源于其龐大的市場和產業規模,更在于其獨立自主的產業鏈和高效的自給自足體系。
德國開始理解并逐步吸收中國的經驗,認為通過深化與中國的合作,德國可以在全球經濟中更好地立足,不依賴單一市場。
網絡圖片
我國的經驗為德國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即增強自主產業鏈建設,減少外部經濟壓力,特別是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也改變了德國對美國的策略。
德國重塑對美經濟戰略
在面對美國政府不斷加劇的貿易施壓背景下,德國已經不再將自身經濟發展完全綁定在跨大西洋關系之中。
網絡圖片
此次德國對美國高關稅的反擊,除了是一種針對性的經濟回應,更反映出其試圖推動本國經濟戰略重構的深層意圖。
德國已經明確意識到,與美國的經濟依賴關系過于集中且存在系統性風險。
美國在技術、規則、市場準入等方面對德國乃至整個歐盟形成長期壓制,而特朗普政府此番提出的單邊關稅機制,實際是在否定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
網絡圖片
面對這一現實,德國不再期望在現有體系中爭取公平,而是試圖通過戰略性的脫鉤與重構來掌握新的主動權。
為此,德國正系統性地調整其對美經濟結構,轉向更加自主、平衡和多極的方向。
在上述戰略調整背景下,中德之間的合作正在走向制度化、結構化的新階段。德國希望借助中國完善的工業體系、巨大內需市場和日益增強的技術能力。
網絡圖片
實現其經濟轉型與風險分散的雙重目標,兩國的合作不再僅限于傳統制造業與貿易,而是在新能源、數字化、高端裝備等領域展開全方位的協同布局。
從產業角度看,中國的工業體系覆蓋面廣、配套完整,而德國具備全球領先的工業自動化與精密制造技術。
二者之間存在天然的互補性,這種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德國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同時幫助中國提升高端制造能力,實現“雙向提升”。
網絡圖片
從市場角度看,德國在我國市場具有深厚基礎,許多德國企業在中國已深耕數十年,隨著我國不斷擴大市場準入、完善營商環境,德國企業在華的業務增長預期持續上升。
默茨政府的訪華計劃以及企業代表團的隨行意圖明確:既尋求政策支持,也謀求資源配置,進一步綁定中德經濟命運共同體。
此外,中德之間也逐步開展在全球治理層面的合作,隨著中美博弈持續,德國更傾向于在全球舞臺上與我國就國際貿易規則、科技合作標準、綠色發展機制等議題達成共識。
網絡圖片
這種戰略協作將使中德不僅是經濟伙伴,更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推動者,隨著雙方合作的深化,德國有望借助中國的崛起再度獲得全球經濟話語權。
在未來的國際貿易規則與全球經濟秩序演變中,中德兩國將成為推動多極化格局形成的核心力量。
這不僅意味著德國擺脫了美國霸權控制的路徑選擇,也象征著全球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即由歐美主導向亞歐共治的轉變。
網絡圖片
結語
德國和我國的戰略合作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協作,更是全球經濟格局重新塑造的關鍵。
通過這種合作,德國正在推動全球經濟體系向更加多元、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來源:新華社新媒體2025-07-24國際觀察|德國對美關稅談判立場為何趨于強硬
觀察者網2025-07-21特朗普在關稅上步步緊逼,德國態度轉變:如果美國想打仗,他們會得償所愿
北京日報客戶端2024-06-20德國經濟部長最新表態!“中國是重要伙伴”
新華社2025-06-26向“智”升級 中德加強智能制造領域合作
商務部 海關總署公告2025年04月04日商務部 海關總署公告2025年第18號 公布對部分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
外媒看好中德合作:探索優勢互補新方向 共譜伙伴關系新篇章
(駐歐盟使團) 2025-07-23駐歐盟使團團長蔡潤大使在歐洲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中歐做成就彼此的伙伴》
中華網軍事2025-07-24要打仗?奉陪到底!德方終于不忍了,中方的3份大禮足夠對付美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